本帖最后由 江小蝶 于 2022-4-17 21:25 编辑
前几天无聊,看了屠格涅夫的《初恋》,想写几句读后感、书评什么,耽于俗务未能成形,此后便无感略过。虽然略有些遗憾,毕竟我是觉得可应景坛友刀口岁月的《渣男往事》。两者之间在立意方面,尤其对情感的取舍方面,有很多相似性。但,也仅限于遗憾而已。好像我翻看闲书的欲望越来越超过了写字的?
譬如再往前的一段时间,看完严歌苓的《床畔》,一个关于特护照顾植物人英雄多年的故事,明明对情节、人物,包括某些价值倾向很有触动的,尤其是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女主近乎梦呓般的自我慰藉,很让我有写点什么的冲动——但仅限于冲动而已,其持续的时间不足以支撑精力,自然也是无疾而终。
今天下午,再次看完了严歌苓的另一本《陆犯焉识》,我甚至连写什么的冲动都丧失了,而是很自然的换了本《一个女人的史诗》,准备继续翻阅下去……
都说,刀不磨会生锈。我是真感觉这种锈蚀的。字词不听使唤,思路串不起来。仿佛从前那个“码字机器”已寸寸老去,终究会成为废铜烂铁。糟糕的是,对这种锈蚀过程,我竟熟视并放纵,表现得麻木而钝感。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便连这读书的欲望都丢失了?这么一寻思,也不觉惶恐或不安,仿佛生命本该如此。智力能力平平者,原该平和、知足且快乐。
就像先生越来越醉心于他的农田耕作和楼顶果园打造。他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来布一张大网,就为了不让鸟儿们来夺食樱桃(包括陆续会成熟的桃子、杏子之类),还不得不求助于儿子和我帮把手才能完成。
一次次放下手里的书,被他吆喝着团团转,我有些好笑也不耐烦,抱怨说:“这么折腾着干嘛?还不如让鸟儿分享呢!”“那怎么行?”他一脸严肃,很正义凛然的样子,“我给我自家老婆种的,怎么能被它们掠夺了去?!”
很想反驳他,说你投入的各类成本,包括人力成本都够买好多,比你种出来的还好看好吃。但,看他乐在其中,终于还是沉默了。或许他目前的状态与我的相似,都爱上了庸常的日子连同庸常的自己?
认真想想,爱情?梦想?信仰?这些与青春相关的词汇,随着时光的流逝瓜葛是真的不多了。那么,渐趋庸常又有何难?或许原本就是庸常的人,回归庸常也就在情理之中。
我心,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