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二但不麻子 于 2021-9-5 22:07 编辑
二十二号作品《断舍离》必须是我的第一个想评论的,这证明我有鲜明的偏好:酸文人写的小说就应该是这样,文皱皱地装着碧,打着机锋,把佛家道家儒家一锅给炖了。
作者的文字功底自然是民国化的,“心性高了,终要出世,山势高了,终成危崖”,一开篇就生出一种阴阳学的宿命感,不跟世俗妥协,就得乖乖做和尚尼姑,如果一昧背离迷恋红尘的本性,就可能执性成魔。一开篇即文眼:由佛家入道,曰:随缘。
之后一段写景:“危崖如断,山瘦云长。。。”,抽出宝剑,即是一泓秋水。拿出这种兵器的必是世家子。老夫装模作样,凑过去弹一弹剑身,说:“此剑长三尺七寸二分,天外寒铁所铸,引天火大炼三伏,又引玄冰锻之三九,祭之以血乃成。”意思是:“我靠,这个货的字炼得贼踏马的好哇。”
危崖如断:小尼姑进入人生转折点:是纵身一跃入红尘,还是在崖顶餐风饮露向我佛投诚。人性与洗脑出来的佛性于崖顶交锋。
舍得之间,老尼姑给小尼留下一条小后门:不断尘缘,即断佛缘。佛缘不过晨钟暮鼓一头木鱼,尘缘是一头靓丽的青丝和一个憨直的肌肉男铁匠。前者只一种可能成为一个老尼,后者如万花筒七情六欲欲说还休。小尼姑多闻了几次臭男人的体味,夜深人静,人性觉醒,好奇心一起,私奔的邀请,就显得特别的自然以及纯洁。
明清话本就多有勾搭小尼姑的故事,太好勾搭了简直是,可见人性是菩萨们镇压不了的,是个青年男女都想来一场恋爱,世俗允许就明媒正娶,不允许就私奔。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前者是江河之恋曲,后者是从断崖上冲下的瀑布壮歌。各有各的美。只有一些农村八婆才会对这些美妙的私奔大喊大叫“淫啊荡啊”,菩萨有眼,都分别祝福了这些缘分了的。武则天自从以尼姑之身大偷一番人之后,就受到了我佛的保佑,走上了开挂式人生。
最后点出老尼是铁匠亲妈,简直神来之笔。我们看《封神演义》,其中有个燃灯古佛,只要他看上什么法宝,就会说:“此物与我佛有缘。”然后代表佛祖把这些合缘的收归囊中。老尼自从第一眼看到六岁的小姑娘。长得明眸善睐的。她的第一个念头指定是:“这小姑娘跟我佛的干儿子有缘。”,我佛的干儿子是谁,只能是那个小铁匠。老尼的这番神操作,人性佛性都妙到毫巅。活该人家是得道高尼啊,读文至此,我都想做老尼的干儿子了都。
最主要是文笔好,一气呵成的可读。这就好象咱看姑娘,第一眼看就他酿的美的不可方物。然后我们才有巨大的兴趣去描述给他人听:“哥今天看到一姑娘,啧啧,那盘子靓得。。。。”如果还意犹未尽,就可以让老核唱《洛神赋》。文人的嘴,不过表达一个喜爱或厌憎。大多是印象派,抽象派。
这个小说,我给8分。扣掉两分,是因为作者花酒喝懵了,照着自个的油腔滑调去勾搭小尼姑了。其实以小尼的情窦初开再加上少女的好奇心,有一身体味和八块腹肌,再装个傻充个愣,结局还得是私奔。所谓画蛇添足,就是作者这种欢场老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