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薛痒 于 2021-5-28 22:13 编辑
1972年5月的某一天,一位意大利小老头的双脚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西方人对于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永远充满好奇,他坐在周总理借给他的红旗敞篷车里,惊奇地注视着中国,然后他身手敏捷地打开摄影机,摄影机跟他一样贪婪,企图记录下中国的每一阵风,每一棵草,经过22天的努力,最终,他完成了一部长达22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他兴冲冲地回国了,充满了成就感,因为此前的中国是异常内向的,根本不给外边参观展览的机会,这次为他破例,说明他很有魅力。他绝对没有料到,本来很友好的中国很快对他不友好了。 因为中国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最早表达愤怒的是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吹响了批判安导的第一声号角,社论这样说:在他拍摄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根本没有反映我们伟大祖国的新事物、新气象、新面貌,而是把大量经过恶意歪曲了的场面和镜头集中起来,攻击我国领导人,丑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人民日报认为,这是当前国际上一小撮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分子对新中国极端仇视的心理的反映。
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判运动展开了,尽管基本没人看过这部纪录片,但是中国人民是团结的,他们果断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发飙了。那时,江湖神功千里传音已经失传,不然,他非给骂得提前几十年吐血而亡不可。
就这样,这位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先生成为中国全民公敌。
这让安东尼奥尼感到沮丧,他委屈地解释说他对中国是有感情的,他是客观的,并不觉得影片抹黑了中国。但中国认为他在狡辩。中国成了安导永远的痛,此后的许多年里,即使中风多年,九十多岁的安导一直念念不忘要再到中国走一趟,——大概是希望向中国人民表达他对中国真的很有感情。不过上帝没再一次给他这个机会,2007年,他去世了。
在他去世前的2004年,32年后,这部纪录片才在中国小范围展映了,不过,反响已经几乎没有,大家都已经麻木不仁了。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黑白的中国,尽管电影是彩色的。
纪录片有一首伴随中国人民成长的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纪录片有大辫子的姑娘对着镜头羞涩的笑,还有在天安门前面赶马车的车夫。
安导在纪录片其中的一些话引起了我的关注:北京的居民显得贫穷但不匮乏,他们虽没有奢侈品但也不挨饿,让我们惊讶的是生活上的平等,跟我们那边不一样,这里看上去既不着急也不焦虑。
那时候老百姓的精神状态真好,值得学习。
我非常羡慕那时候的老百姓。我有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贫穷而快乐的活着,当然,最重要的是,很有自尊的活着。但有钱人肯定不同意,会因此把我干掉。
作于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