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辩题也相对公平,所有的婚姻,一般都始于初见之欢,难于久处不厌。双方只要在“久处”上下功夫,都可以找到立论点进行杀伐。
正方一辩 开口脆!我看到辩题时也想到,马斯洛会成为争抢的高地,尤其是反方。没想到一辩开宗明义,直接把对方的路堵的死死。 桃花在赛前曾为出场顺序耿耿于怀,现在来看是过虑了。对一些人来说,先出场是露破绽,而对一辩来说,先出场变成了抢地盘。 我暗道声:彩
接下来,一辩从婚姻初见之欢、社会责任、家庭纽带、平等共鸣和情感需求,五条立论点展开,应该说找到的支撑稳固,论据切合,论证也中规中矩。作为辩贴,整篇下来很有章法。 说说不足点:第一条以初婚和离婚立论,按说是最容易发射炮火,但论据仅仅是证婚人和民政局官方语,缺乏草民视角代入感;第二第三条立论都是关于家庭,似有重叠;第五条结论只是依据一位婚姻咨询师的200人调查,欠些说服力。
再说反方一辩 反方用好几个事例,试图证明物质第一性,先解决生存温饱再有其它,但这条路被正方一开始就堵死了。就是说,你努力去证明的,对方是不反对的,而只是早早把辩题巧妙拉到一个合理且有利的高度,再和你PK。 对方出贴后,反方本来有几个小时的准备调整,也足以在新阵地一决雌雄,可惜大部分精力还是抡在棉花上了,遗憾。。
另外论证上,相较正方的井井有条,反方缺乏条分缕析和逻辑推进,给人满篇论据但没有焦点的感觉。 反方引用世人皆知的魂断蓝桥故事,虽足够震撼,但也是双刃剑,既可以证明因为缺乏“物质”基础和条件,造成女主一步步走向最后悲剧,也可以为正方代言:就算没有物质基础,两人在感情本质上却始终坚定不渝,女主最后甚至完全脱离“物质”,放弃生命,铸就爱情经典。反方送出这颗炮弹,可谓杀敌一千,自损一千。而举的那个大蓉儿的例子,虽语带调侃,利于暖场,但不明所以。
综上,个人认为第一局对杀,正方占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