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始尝试写拆字诗,便发现了老祖先创造的汉字里实在蕴藏着太多的机巧。
除了愁是心上秋,怒是心之奴等之外,如命字,拆了也是人、一、叩三字组成,含义也能理解,一个人若肯向人叩首,即是肯认低,就会换得转机,命运或许就能因此而改变了。
于是,偶然地想到了最有意思的两个字“诺”与“誓”。中国人自古重义,什么一诺千金,牙齿当金使,言出如山等等,均表示说话会守信的意思。许诺还不够的,便开始上演发誓的一幕,当时指天发誓,对海盟心,一旦后来有了变故,当日的信誓旦旦了无痕迹,海誓山盟俱化飞烟。这时再来追悔,也已于事无补了。
其实,细看诺与誓这两个字的构成,便知道,老祖宗早已告诫我们,话说得再动听再铿锵,因为没有心,也是易变的东西。
诺,是言字旁;誓,是言字底。为什么不是竖心旁,也不是心字底呢?可见诺与誓都是有口无心的东西。没有内在的根基,要想言出如山哪有这么容易呢,所以,有变化时只能怪当时太相信耳朵了。
诺,若言也。似乎是说过的话,实际是否说过,便连说话的人自己也不肯定了。
誓,折言也。说过的话也可以歪曲,可以取舍变通,如此,誓言也是随心顺嘴之说罢了。
诺言誓语本无根,
世事波劫幻若尘。
甜话犹如花艳美,
落红萎地始看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