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9-11-13 14:48 编辑
◎画
五彩的朝霞 被你裁来披在身上 玫瑰的花瓣儿 让你嵌上指甲 一抹山色的黛青 叫你描成娥眉 掐一朵洁白的丁香 在鬓边儿 哟,小城的风情 任你幻化为一幅春景彩照 挂在心壁上了 (农历3月初5平顺集会上作)
1985年
◎废墟
久远的等待,堵在村口 雀巢浓浓的一团 萦怀的热望比日头圆 你把解不开的疙瘩交给月亮 袅袅见炊烟散尽 体温上升,烧灼落日潮红的脸 但体温的测量,精确不是目的 病否,是无奈挥之不去的阴霾
晨雾紧锁荒山的眉头 我清晰看见倔强的粗粮 打着干净的补丁 一端是成长的烦恼 脸颊绽放青春的花蕾 另一端系着花椒树的根须 两头饿死的好斗蟋蟀 仍鼓动心爱的羽翅 而守侯的日子,压抑 瘤一样在体内生长 免疫力的增强须做一次 外科手术,还肌体良性循环
村前干涸的河床,卵石裸露 海贝枯涩的眼在两岸凝望 期待沿着帮贫助学的目光 跨过石头,飞过山顶 走进木质的温暖 像雀巢飞出希望—— 简单的生活 渴盼泉涌溪流般自然 不用消解,冬季也舒展
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 春天,晚霞羞怯 一片废墟的发掘和建设 考古队的大胡子喃喃自语 大海,脚下曾经的泥土 手握一把感慨
月亮安详沉入蓝色的梦幻 我听见鸽哨从幸福的窑顶掠过 我还看见旱井盘升的笑容 抚摩一片残瓦和失衡的扁担 炊烟的暖意缠绕入云 分明是激情伴随远古呼唤 摇曳麦田金色的细浪 如同你熟悉田野的墒情 指点处是村庄的美丽 而今夜,我要回到多汁的童年 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1986年4月 于山西扶贫工作中)
◎旱井
音乐渐起 画面有些抖动 ——那是银幕外的一汪湖水 天空雨丝不断 古老的水井 有幽邃的目光 枯竭千年后 不仅泪泉 旱井也有祈盼的眼神
2007-11-8
◎张井村
1985-1986年,山西省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乡扶贫,我被派驻点平顺县张井村一年,扶贫款3万种植花椒树,以期有所助。那荒岭,那石路,那窑洞,那土炕……。如今,20年去矣,闻说扶贫工作已成常态,不知村里的乡亲可曾脱贫致富,踏上奔小康之路。
蹲身县城一侧, 村中土石路不平也不顺。 有时候,张望也是一种思考, 所谓“平息贼寇,顺乎人意” 县名寓意无非皇帝老儿的一厢情愿; 陈卿知道村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温饱即可,至多小康。 还是村名接地气, 邻村老刘说了,青羊山是祥瑞圪堆 南蛮尚知以羊为瑞,且五色 况炎黄文明乎? 青羊镇,你看关隘险阻,像否登天的虹梯; 羊井底,上中下五井,潞城三井 包括省城之义井,何处不是祖先拥井而居, 彰显逐水而居的智慧; 张井以井为村、聚而为市,自然也是顺势而为。 这一年的起居属于我, 那窑洞,那土炕,那旱井中鱼虫似的小生命 以及那同眠的鼠辈。 美好寄托从命名开始, 一梦醒来,仍在小米的故乡。 漳河水,水流长,九十九道湾…… 诗人阮章竞说了,漳河边上有三个姑娘: 一个荷荷一个苓苓,一个名叫紫金英; 爱情和婚姻的传说长过漳河流水。 我想,风泽岭也许是精卫石打造 刺梅也有铁打的精神,像西沟的申纪兰, 虹梯关、穽底的挂壁公路与太行山一样,壁立千仞!
2008-1-4
◎蝉
一片树阴,移向 另一片树阴 坝子右岸,悠见故乡的云 恰似年少时,不关心嘈杂之声 无论来自哪一个群落
小小蝉,惯听军号不绝于耳 十年燥热,十年寂寥 冥冥中寻找另一种声音 如军歌嘹亮。而晨钟暮鼓 应有一片湖水为之荡漾
那枝头鸟巢和落日 每投来询问和抚慰的目光 无声的召唤时时叩响心扉 行南走北,该从哪一片树叶数起呢 细碎的日子,足音跫然
记得你说过,午睡时 总忘记关闭昨天的窗户 那是1985年,蝉鸣很热 心有悲戚。在张井村, 我走出窑洞,旱井渴望甘霖从天而降
及至蛰伏的心,学会体味长夜孤眠 等待,等待祭天的仪式 被薄薄的羽翼覆盖。此后的日子 只需长满苔藓,以小小的切片 完成森林一角遗传密码的植入
就从暮春开始,潜心蝉的方言 北蝉说“无—因—无—因——差” 南蝉说“知—了—知—了——了” 文本解读:无因不差,知后该了 羽化登仙后,你等待有人参悟循环的宣言
2010-9-1
◎老槐树下
蓝天鸽哨响起的时候 我正背靠蒙自一棵老槐树遐想。 一朵粉莲绽放南湖所有的涟漪…… 隔壁幼儿园,有《逛新城》歌声传来 一直飘过南湖蓬莱、瀛洲、方丈仙山。
此刻,我想跪拜土地 看清一颗四季豆的发芽, 破土嫩芽含有三分蛇信子的羞怯。 花儿与少年,像春天漫步在草坡 稍微一点倾斜,滚落满地惊喜。
父女二人逛城回来 我看见有人迎娶新娘。 军人的婚礼仪式简朴, 几盘花生、瓜子和水果 捧出脆生生的娇娘和岸柳摇曳的春光。
乘列车北上那天, 石榴花开着红盖头的颜色。 小庄居上党盆地, 虽然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 但情思容易积存,像旱井积存雨水。
府城村口也有一棵老槐树 树下接有自来水管。 每隔三两天,我会到树下担水。 有时候父亲来,自来水入户是后来的事情。 我还记得,那一对大洋皮铁桶是淑敏阿姨找人打制的。
乔,并州自有快剪刀 1978年我去省城太原读大学, “剪取吴淞半江水”在十年以后。 大学校门前有一条小河 小河边也许有爱情故事发生。
大学毕业后 我曾到张井村开展扶贫工作, 窑洞支撑着贫弱的花椒坡。 村口毛白杨树上的鹊巢 喜鹊每天携带希望飞进飞出。
一天,张家寡妇带着三个儿子出嫁了, 低矮窑洞昏暗。 唯见一幅对联, 有两道喜眉的色彩 日子在期盼中继续。
于是,青春祭,从一株含羞草开始。 袅袅炊烟中,过去穿灯芯绒裤子的小子 在人群中打捞秋波。 我想,花轿的重量应有责任的份量。 那些闪光的东西,我要用指尖细细挑起。
201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