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16-9-21 20:42 编辑
让时光慢下来
文/蓉蓉
【引子】
8月11日。晴。赴诗友约,到市区去。
时辰略显尴尬:下午2点。午间时分,正是堵车高峰,行程不好把控。想了想,赶早走吧。随意逛逛,应该不错。比如文殊院。一来距离约会地较近,打车很方便。二来上次跟人碰头,顺便去了趟,有点意犹未尽。毕竟顾及他人,也就桎梏了我,没能随心而动、随意闲走。再者说,对文殊院外的小吃街,我曾经有过憧憬的,这次是连口舌之享也满足了。
给同伴电话,说我提前走,到时候见。他说,这么点时间,你都挤出来,是会网友去了?停顿片刻,又叹口气,说,你清高惯了,随意吧,开心就好。清高?笑了笑,不置可否。能独行就好。就像阿桑的《叶子》所描述: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吃饭、旅行,看书、写信,到处走走、停停——唔,感觉多好。
出门前,有点犯难:带哪本书好呢,诗集?杂文?小说?诗集倒是有,但诗人的小型聚会,带谁的,或不带谁的,都涉嫌偏颇。杂文太哲思,除非静止在家,才适合翻阅的。抄起《边城》,有点沉甸甸的,沈从文的小说集。迟疑了片刻,还是下定了决心。先生就笑了,说你每次都这样,累赘得不行,至于吗?太“至于”了,抱本书在怀里,哪怕没空打开,也甚觉安稳。这才是我要的人生。
【城市】
出小区门,有三轮兜揽生意,凑前说去哪里,去哪里?还能去哪里,显而易见,是去车站呗。但我得辜负这份热情、这张笑脸,选择自个儿走着去。行色匆匆惯了,来去仓促里,丢失了很多,有价值的,或者没价值的。而此刻,我需要慢下来,看看这个城市。这个被我用心爱着,也百般厌着的城市。爱,是它的家园涵义;厌,缘于它的喧嚣和浮尘。
时间尚早,城市显得慵懒状:部分醒了,部分睡着。晨练的,精神抖擞,从身边或跑,或疾走而过;遛鸟的、遛狗的人们,踱着悠哉哉的步子,闲情、喜乐、满足的画面感十足;也有行色匆匆的,不知急着赴约,还是为生计而奔波。偶有妇人或小孩揉着睡眼,打着呵欠,将一袋子垃圾丢出门,很有睡回笼觉的潜质;但各家商户的门,却就都还关着,拖慢了城市醒来的节奏。
这是我熟悉的路,熟悉的景。略显凌乱,却亲切感满在。似乎每天都看着,今天倍觉清晰。入眼,也入心。想起关于时代的争论,愤青们的或怨或恼,我就觉得格外惊奇:这样的日子,或许有些不尽人意的个案,但绝对数量的老百姓而言,不都生存挺好的吗?他们又说我不谙世事,看不到人间疾苦。
或许是吧,若人间疾苦,是指肚脐眼有污垢,那我铁定不会巴巴地翻开来,审视了又审视,并把它无限放大,遮蔽了全部视线。无论怎样,我依旧是爱着这城市的。这个清晨,某些意识或倾向,愈发坚定了。
【途中】
排队购票时,有个汉子乱挤,我就恼了,大喝一声:干嘛?他呆怔片刻,歉意,也急促,说:大姐,大姐,我去德阳,车马上开了。噗哧一乐,侧身让开,说:行,你先吧。心里就嘀咕:这汉子比我还老,咋喊我大姐?想想,又乐不可支:喊大婶也该的,都啥年月了,装不了嫩啦。又让了个小姑娘,才上车走人。话说回来,我心情好,让谁不是让?让几个不是让?
很喜欢客车的感觉。形形色色的人群,天马行空的话题,可参与、可旁观,还可跳出红尘之外。不像出租车或滴滴打车,司机活泼开朗点儿还好,若遭遇个怨妇嘴脸的,得承受他的暴躁脾性,感染许多有毒情绪。上车,坐下。左邻右舍、前排后座的,打声招呼。有帅哥,有美女,挺养眼的。聊了什么,后来统忘却了,单记得气氛还好。聊得累了,看会儿书,到了下车时间。于是换乘地铁。地铁两站路,就抵达文殊院。比我想象的,更快。
整个行程里,看见很多脉动。比如流动小贩,比如交警,比如出租。不可或缺的各色、各景,组成了这城市的多彩。而最多的人群,却是环卫工人,无处不在。像血液里的白细胞,扩散到血管网的毛细末梢。
或是前期替文友校对书稿,恰好是环卫部门的,因而有所触动,就选择性看见的缘故吧?当我把垃圾丢到撮箕里,而那位环卫阿姨说谢谢时,我真是感慨翻涌了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干得辛苦,还不被理解。要怎样的毅力和坚守?若换作是我,恐怕早拎着裙裾,逃之夭夭了。理解和尊重每个行业,或许,这才是为人之本?
【文殊坊】
初次接触到“坊”,在蒲松龄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查看“坊”,是街市、里巷。便觉仰视有加,俗到街道巷子,居然能雅称若此。可我还觉得困惑,晦涩的文言文,真是交流用的?简直都不像人话嘛。
古文变成白话,但“坊”依旧保存。文殊院的前街,便是文殊坊。雕花的高大牌坊,显得特别气派。许是寺院依托的缘故,街道显得幽静、祥和。玲琅满目的小吃街,没有喧嚣之感,反而挺悠闲、古朴,不像宽窄巷或锦里,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靠小吃街那侧,十多株大型盆栽排开,根须发达,盘虬卧龙般,据说很有些年头,也平添了古韵和禅意。
今天的文殊坊,比平时人多。背靠寺院墙根,坐了些要钱的、算命的,还有卖花的。后来才知道,我撞到热闹窝子了——适逢农历七月半,文殊院举办大型水陆盛会。而这些人,便是赶着来的。估摸着打劫善心,收入应该会不错。比如我,愣把零钞给抛撒光了。其间,出点小差错:想给一块的硬币,丢出去是一毛。再要掏摸别的,没找着。走了一截,居然夹缝里,发现两硬币,都是一块的。果然是:命里无时莫强求。缘分如此,奈何?
最有意思的,是寺院侧门的茶园(不知是独立的,还是隶属的),两靓妹对路人赠茶。走得累了、渴了,正好讨一碗来喝。入口醇香,回味悠长,当真是好茶。好像古代流行赠茶,包括向人讨茶?比如: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一程,物超所值,好像赚了。
【文殊院】
一、
门殿里供奉的,是大肚子弥勒,他后背的。是韦驮。侧墙神龛位,是金刚力士和四大天王。这在佛家寺院是常见的。佛的笑容可掬、天王的剑胆琴心、金刚的凶神恶煞,相映成趣、自成章法,特别有意思。静穆半晌,也不礼拜,只默然前行。我敬畏神佛,限于信仰。不求、不拜、不扰。一知半解,心神不定,反而差池,不知者无罪,疏离或能安稳。
檐阶边,有居士双手合十,跟人说阿弥陀佛。才知道,她是负责赠香的,但凡香客需要,就获赠三炷。文殊院拒绝外香吗?这个我还不知道。设若拒绝外香,以赠香方式,倒也人情味儿十足。起码不沾俗世,不让人觉得铜臭吧。
文殊院布局井然,按主殿中轴排列。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门殿出来,是个小四合院。正面是三大士殿。左右侧殿的“法鼓”和金钟。法鼓不大,震撼力缺失,便少有人驻足。金钟就庞然,累赘赘、沉甸甸的,悬挂于房梁。退到墙角,蹲伏在地,才能拍摄到全貌。
各大殿堂都热闹,僧众念经的、做法事的,不亦乐乎。但多对游客关闭,且贴上:请勿拍照。平添一股子庄严和肃穆。自有虔诚香客,虽不能入内,却也排队到门栏,在某处佛印上用手、用额贴近,仿佛隔空也能沾点灵光。
挨个大殿走过去,都是四合院落结构。各殿堂楼阁古朴宏伟、飞檐翘角,据说是清代建筑特色。有一处侧殿挂满黄色小条幅,满眼繁华的感觉。也没有特别提示啥的,随意拿手机拍了一张。想不到有居士就来,刻意压低声,极神秘地说:赶紧删了,这都是亡灵,带走对你不利。艾玛,着实吓了一跳。不信神鬼,不代表不忌讳,说过不招惹的。
赶紧删掉,逃之夭夭,才想起来:这是中元节,所谓水陆盛会,还能与鬼魂无关?原来这个殿堂竟是超度场所。
二、
进入后殿前,有僧众结队而行,想是转换场地。身姿轻盈,僧袍拂动,动作快捷,偏又轻灵,乍看之下,仿若脚不沾地。这行走功夫,让人咋舌,非一日之力。佛教文化,我虽无浸淫,倒也深知价值。正看得痴了,便有人招呼,醒神过来,有小供品递来——是个和尚随机分发的,得惠者不多,而我是其中之一。
低头看看,是盼盼小面包,极普通的零食,寺庙走一圈,意境就不同了。于是,捏在手里,傻乐一阵。看来,我还真有佛缘。
抬脚要进殿,忽而被人拍止,有个太婆说,哎哎,姑娘,你不能进去。停下来,不解转身,看着太婆。她喋喋地说,你穿成这样,菩萨要怪的。我穿成啥样了?紧身T恤,牛仔短裤,很干练的打扮嘛。旁边就有人说:腿,大腿,露太多了。这是俗客的理解吧?红粉骷髅,菩萨尚且自扮,如何就看不得我了,我还能勾得菩萨动凡心不成?
想归想,尊重为要。假装歉意,笑笑退回。在檐下的蒲团坐下,休息。看众多大妈、大爷等待施粥。佛家盛会,这也是免不了的。看得多了,我也熟悉环节。闲暇之余,翻开书,在人声鼎沸里,居然看得进去。挺佩服自己的。
休息够了,起身,继续逛去。法堂前,一对铜麒麟光亮润泽,是被香客摸出的效果,据说哪里不适摸哪里,就会不药而至——当然,是神话,更是美好心愿。仔细看看,从头到脚,就没有被摸过的,甚觉乐不可支。吃五谷生百病,自然规律嘛,再正常不过了。
千佛塔是必须看的。六角形,名曰千佛,共计11层,飞檐翘角,青龙配响铃,实则并不雄伟,倒显得袖珍玲珑。祈求和平的涵义,这气韵也是吻合,总不能霸气侧漏,让人望而生畏吧。据说塔基下还有地宫,内藏珍贵法物,可惜像我等小民,自是无缘得见。
三、
环形回廊,碑林,陈列着许多古碑文、石刻真迹。书法我虽不懂,但所列词句,多是禅意佛理,就算不诵读、无所悟,只默然走过,已是心灵的荡涤。两只石龟,左右各一,栩栩如生,缓冲了碑廊的单调,也融入了宁静与祥和。
沿碑廊右侧小径,便是佛家茶园了。之前文殊坊的免费赠茶,显然便是他家的杰作。佛和茶,风马牛不相及,外地人常诧异惊扰。殊不知,这恰是本地文化特色。不管是否烧香拜佛,能够靠近佛堂品茶,似乎也能净心寡欲不少。而我所稀罕的,还是“坝坝茶”,顾名思义,是露天茶园。老成都的盖碗茶演绎而来,是大众群体的消费理念。憧憬一下,再逛一圈半圈的,也落座喝茶去,该有多惬意?
几大主殿之后,是个后花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雅。一路走去,有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鸟儿惊起,有的不远处鸣叫,有的就转着小脑袋,好奇打量游客,特别有喜感,让人忍俊不禁。文殊阁和福慧楼就座落在这里,挺有压轴戏的重磅出击感。但因为现代建筑的缘故,多少让人觉得宏大有余,厚重不够,也就失了瞻仰之心。
绕行到放生池,沾水陆盛会的光,喷水池在运转。水柱最高处,水珠四散分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成百上千的小龟们,懒洋洋趴在池边,或晒太阳,或交头接耳。所有的这些,都让人觉出时光的美好。只是,当我把小龟图片转给儿子时,他颇为鄙夷地说,老妈,这是红耳龟,外来入侵者。我竟在替“强盗”喝彩?原来,有些隐忧和隐患,就藏着和平之下,麻痹着我们的神经。往深处掂量,只觉不寒而栗。要怎样的慧眼,才能明察秋毫,不受外相所惑?便是站在佛家寺院里,又有几人参透禅意?
【尾声】
原本盘算着,出寺院买点小吃,再转回茶园,悠哉度午间。不想却接到同伴电话,他说:过来,吃饭了。他到底是惦着我,不肯让我落单的。可是,他永不会知晓,我多么渴望落单,哪怕仅仅一次呢,也是酣畅淋漓的感觉。
但我不能不识抬举。有些牵绊,看似束缚,实则是情意。而我,感恩,也感念。这算小确幸吧?有人惦记是幸,被人惦记是福,琐碎的快乐,不是确幸,又是什么呢?
于是笑起来,滴溜溜跑出文殊坊,打车。向着伙伴的方向,疾奔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