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7-20 20:25 编辑
尝试着回答一下马刀君的问题 一个说好声音的帖子,引来大家的关注,十分感谢。
其实,无所谓观点对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表达的仅仅是自己的观感,纯属个见,又不是专家,所以,有点随心所欲。
看到马刀君的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做为六星著名的时评人闲散先生,除了评评好声音,流行歌曲外,是否可评评中国这么多年来,为毛没能够产生一部如贝多芬的《命运》《英雄》,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之类的经典交响曲,或《茶花女》之类的歌剧?”
首先严肃声明,所谓什么著名,完全是扯淡,我当然理解这里面或许带着马刀君的一些调侃和不屑,这在我看来无所谓。
我有所谓的,或者说是感兴趣的是马刀君提出的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就没有产生世界名曲?
我个人感觉土壤很重要,一个适合长包谷的地方,你非要种水稻,本身就可想而知。故所以,我回答马刀君这个问题的第一要素,我觉得是土壤决定了“物产”。
我们可以没有贝多芬的《命运》,可以没有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可以没有《茶花女》,但是我们可能也会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尽管这东西未必能让世界都接受,但是属于民族的,也难能可贵。
至于为何我们就无法出现大师级别的音乐作品,我觉得土壤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的环境。你指望一个抄《讲话》膜拜的时代众生,能自由无羁的创造出不凡的鼎级音乐作品,我个人觉得不可能。
最有可能的就是大批的歌颂,大批的谄媚,大批的迎合主旋律。
马刀君这问题让我想起据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临终前,对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表现出来的遗憾和疑问。
看起来异曲同工。
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对权势的膜拜和推崇,更没有刻意的为了迎合需要而讴歌,·一个真正的音乐人,他的灵魂乃至作品,都该是不羁的,都该是自由的,如果这基本的东西都不具备,那就不要奢望佳作了。
我在试图回答马刀君之问的时候,力图尽量不涉及敏感的话题和说辞,但是,我怎么也绕不过这个现实。
最近发生了太多一些文艺圈,或者文学圈里的丑闻。这些丑闻的集中爆发,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让我们可以看清楚那些掌管着这些行业的领导人都是什么素质,都是什么人品。你指望这样的体系之下,能出千古绝唱,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了。
所谓守着巫婆会跳神,大概就是这意思。
那日朋友送我一组古曲名曲,那是真的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有古筝,有唢呐,有琵琶,有二胡。有《高山流水》有《春江花月夜》有《百鸟朝凤》有《十面埋伏》有《江河水》,我痴痴呆呆的听了好一阵子,觉得很了不起,都是大家之作,不输一些世界名曲。
这虽然是一个所谓大师多如牛毛的时代,但是,这些打着引号的大师,怎么可能创造出不朽之作,除了土壤环境意外,你看看他们的自身修为到了吗?
所以,其实马刀君的问题,在我看来也不复杂。当下的中国,各种浮躁最具代表性。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你想看到有不朽色彩的世界级别的大作,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所以,在没有真正大师,真正的灵魂不羁者的今天,我辈也只能听一点流行的歌曲,然后哼哼呀呀的说点不咸不淡的话而已。
别无他! 2015年7月20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