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一首,作者:薄壁三郎。
【水龙吟】问春几多愁
2014.03.25
飞时不见人来,除非在百花凋敝。
轻寒已过,醉成绿绮,勿随流水。
相问西园,五更来报,梦中联系。
泛黄时知道,春风扑面,走不近春风里。
但有枝头君子,草还低,趁人慵睡。
余温尚有,乘风而去,空头锦字。
一朵开时,当年无忘,让人悲喜。
恰临春、要么凌寒怒放,要么枯萎。
評點:夢枕江南
全词便紧扣一“问”一“愁”展开。名为问春,实则问己,他人看来实在是多此一问,但对作者而言,明知不用回答,也不好回答,却又不能不有此一问,便如摘瓣问卜,矛盾之情、纠结之愁跃然纸上。
既是问春,便不得不写春。在此,作者所用手法颇为高明,以言物来言春,而在写物时又不明说,却是以状态来描摹。开篇一“飞”字,乍看不知所云,细细一想,春日何物临风飞舞?有柳絮,有花粉,有蝴蝶,乃至春怀春思,一切与春有关的意象皆可植入。其后之“泛黄”二字亦同,在此,非秋叶飘黄,而是春芽初黄。细心观察过树叶生长的人应该都知道,初春树叶冒芽时是淡黄,再长则变嫩绿,至仲春长成时又变碧绿,暮春时则成暗绿。以“泛黄”描摹树叶冒芽,以树叶冒芽状写春之来临。词中仅用“轻寒已过”交代时令,而以状态来描物,以描物来写春,艺术上做到了以彼言此而言在诗外的效果,耐咀嚼、有余味。下阕之枝头、一朵、草低等,也是类此。
此为写景,再看抒情。全词之情在一“愁”字,但直接写愁乃诗家大忌,所以,作者还是通过写景来抒情,寓情于景,付景以情。上阕“飞时不见人来,除非在百花凋敝”----上面说过,“飞时”状写春,“不见”二字极言春日苦待人来之期盼;“百花凋敝”状写冬,实际上也是言内心之寒,“除非”二字又将一种失落、怅惘之情推到极致。下阕“一朵开时”句,仍以写花领起,“当年无忘”,倒装,忘不了当年的美好时光,而今却“不见人来”,只能“梦中联系”,人已“乘风而去”,留下“锦书”(情书)又有何用,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那份眷恋,那种伤怀,那腔愁怨,让人不忍卒读。结句,正是春暖花开时,那么,无论是人,还是情,都应该如花一般,要么盛开,要么萎败,将“问”直追到底,将“愁”推到锥心。艺术上用今昔对比,前后交错手法,增强了感染力。
微瑕之处在于,第九句(泛黄时知道)第一字应为领格,此作忽视了;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之二二句法收得更有力些。
詩一組,作者:小娘子。
【七绝一组】 春归
小娘子
信约东君访旧篱,呢喃双燕剪春池。
轻风唤醒门前柳,舞动鹅黄千万枝。
风过溪桥满目诗,一湾碧水绕山陂。
唤来青帝频相酌,痛饮花前醉不知。
隔岸桃花漫水陂,氤氲雾锁眼迷离。
临渊怅望春风笑,撷取新香入旧诗。
評點:夢枕江南
小娘子一组《春归》,朴实自然,清雅别致,如雨后新韭,似潺潺溪流,颇有田园意趣。每首结句均颇为出彩,引人遐思,第三首结句尤为我所喜。表现手法上有如运用长焦镜头,取景典型细致,三首诗便如一组蒙太奇变幻叠印春的气息。诗中相约东君、对酌青帝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拟人化描摹也更添情致。
此组七绝,可道处非有惊艳之句,非在技法新颖,而是胜在耐嚼、出味,便如熬粥,又似酿酒,文火慢熬,长日陈酿,便终有香气馥郁。读个一遍两遍不能觉出其好,得反复品味。可见,读诗如品茶,不能鲸吞牛饮,须得轻呷细啜、斯理慢品,如此方出真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