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死火 于 2014-3-22 15:39 编辑
我必须提出一点疑问,开篇场景设定在“渡江的时候”,给我的想象是在码头或在船上,但是作者随即给出“调咖啡”,我马上意会到船上的咖啡厅。但是读到第二节“酒吧的地上……”,我有些搞不明,作者到底把自己定位在什么地方?场域变化或过渡或拉伸是否合理?
那么纵观整首诗的场景变化,我推测作者应该是从渡口先下船,然后步入江边的咖啡厅,咖啡之后推门而出,蹒跚在沿江大道。
如果推测成立,那么“温暖胀开长长的甬道”这句中作者是想完成两个效果,一个是想达成下船的步骤,一个是打开记忆的通道。那么我觉得这虽然在物理上可以成立,但是陈述与修辞往往是对立的。或者说这里面缺少了镜头切换的过渡。
今晚,星星如此繁密
酒吧的地上落满揉碎的叶子
推开稠密的空气,你步履蹒跚
水从雪峰山流下,一路还乡
而江边幽暗,潮湿的地下
埋着蠕虫僵硬的身子
你站在风帆广场,任那块冰凉巨石
不断敲打着你的前额
——麻烦了,读书就怕我这种用心读的人,难道我就是吹毛求疵的那一种?我在这一节里面又推测出作者的咖啡厅原来是露天的,如果作者是写实的话。“今晚,星星如此繁密,酒吧的地上落满揉碎的叶子”。当然我也可以认为作者是虚写的,即咖啡厅摇曳的灯光投在地上就像满地的落叶。作者喝醉了,乡愁情愁浓似酒。烟花易冷人更冷。
作者走出咖啡馆,立于广场码头,看江水滚滚而过,怎能不触景伤情。怎能不把往昔回溯。
(这一节要挑疵的是“繁密”与“稠密”的重叠使用。以及“巨石敲打额头”。)
现在我才领会,雷声如何一直跟着我炸响
当我匍匐在紫云英田里
稀疏的影子漏过指缝
我不说少年的苦难与苦难
在阴影中,在亲切的泥泞中
神秘的召唤,一丝丝
一直夹杂在巨大的轰鸣中
现在,我才领会
闪电指向,南方有嘉木
南方有烈日浇头的杨柳青青
——这一节应该是作者最动情的回溯,也是让我最动情的笔墨。用我自己的历程来说,生于农村,深知种田人的艰难,年少离家闯荡打拼,却割舍不断乡情亲情。
尤其说到紫云英田,我知道在春耕前的稻田里,总是长满了这种像薰衣草一样的植物。春耕时,儿时的我们总是在犁铧掀过的水田里找鳝鱼找泥鳅。一人一牛一犁铧,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梦中。说到“巨大的轰鸣”,莫非作者的故乡是用拖拉机耕田的,那这比我的老家先进多了。但是我也可以理解为七月“双抢”时农忙的场景,烈日浇头,禾场上拖拉机打谷机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响彻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