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别人的后花园
文/潘霞
有道是“风景在别处”,这话不无道理。“平遥古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一位当地朋友却说“没甚意思”;许多老北京因为故宫近到抬脚即到,所以一生都没有进去过。许是天天打眼皮子底下过以致感官疲劳到没有丁点儿的新鲜和刺激,视若不见也就理所当然了。内心深处惦记的都是远处的风景,别人家的后花园。于是乎,你来我往,乐此不疲。
要对一种事物、一件事情保有永恒的激情,想来很难。只有一切未知而神秘的世界才能引人神往,以求探知而后快。别否认,这是人的通病。
说劣根性也好,说素质差也罢,事实就是这样。娱记热衷于挖掘明星大腕背后的故事,美其名曰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小民们也喜欢热议身边人的是是非非,为茶余饭后添些谈资,仿佛不如此,自己的日子便似没了光彩。要说,也没什么错,用别人的人生来丰富扩大自己的人生,一个正常的思维应该有这样的需求。
前一阵子回老家,听到人们在议论一个女人,一个远远地、我仅见过两次背影的女人。女人是客,住在村里一户人家的旧砖窑里,她是男主人一个朋友的“外室”,那个男人隔天就会来住上一晚,女人无事便在麻将桌上打发光阴,日复一日。久了,男人女人的事便在婆娘们嘴里传了开来。女人不满三十,为这个男人选择了众叛亲离,离开了新婚仅半年的丈夫,被男人安置在这个陌生的“家”里。男人并非“款”字辈,只是有稳定的工作,有美丽的妻和可爱的儿,所有见过那位妻的人都会诧异于男人的想法做法,因为不论容貌还是才干,妻都远胜于这个终日不修边幅的只知“垒长城”的瘦到整个村子里都绝无仅有的女人。至于男人何故要耗费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来“养”这个女人,女人又何故愿意过此等既无“光明”亦无“钱途”的孤寂日子,就不是我等局外人所能理解的了。
每个人的后花园都有别人触不到的地方。朱安一生,清苦孤寂,她把自己比作鲁迅后院一只永远爬不上墙顶的蜗牛,“陪着做了一世的牺牲”,那是旧时代的错。对于鲁迅和朱安,人们犹能理解,而对于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我们,只能把上述之事当作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反面教材,教子育女,引以为戒。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个后花园,以此安放一个真实的灵魂。走进别人,是为了反思自己,为了把那或长或短的人生之路尽职尽责地走下去。
后花园是一个谜一样的让人好奇地想一探究竟的地方。同学友人分得久了,总想知道一下对方的动态。于是,从网上闲逛到他们的后花园——空间、博客,那些晒出来的文字、图片有苦有乐、有笑有泪,隔着屏幕,便生出同样的情感来,没了时空的阻隔,脑海里浮现的笑脸亲切如昨。享受回忆之美是温暖和快乐的。
后花园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地方,春夏秋冬风景各异,才能引人侧目,继而关注。苦了累了,有朋友的关心,苦楚尽消;笑了乐了,有朋友的掌声,信心倍增。带着真诚和善意走进别人,理解人生,心态渐趋平和,不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沾沾自喜,不因别人的不顺意而兴灾乐祸。常怀悲悯感恩之心,你会发现,这世界从不隐瞒我们,它是那样的简单和纯粹。
微不足道的小草,毫不起眼的鸟儿,大山深处那不因无人关注而不去生长的千年古树,它们都是风景,寂静地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知。
风景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少了发现的眼睛。在家里随意地翻着照片,被其中一张的背景迷住了眼睛,这是哪里呢?花烂漫,草芬芳,让人心生喜悦。笑问母亲,原来只是我常逛的母亲的果园兼菜园的一隅,心下不禁赞叹,身边的风景也可以是这样美的。
观完了远处的风景,逛完了别人的后花园,遂明白,人人离不开柴米油盐,个个都有喜怒哀乐。观景多少并不代表此生虚度与否,而只有:在经过的时候能否伸手帮助别人;在见到的时候能否用含着爱的话语鼓励别人;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能否为他指出来,如果可以,才不算——虚度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