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铁琴铜剑楼:乡野间的圣殿
查看: 191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琴铜剑楼:乡野间的圣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3-26 1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西歧 于 2010-4-8 10:39 编辑

铁琴铜剑楼:乡野间的圣殿


——古里行之三




    在风香水香的常熟城乡,宋元以降,有几千册乃至数万卷藏书的人家,一直都不十分希罕,他们散布于街巷市井、阡陌田畴,就如洒落于大地胸怀的点点星火。点点星火,生根发芽,于是就诞生了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虞山诗派,历代涌现了宰相9名、状元8名、进士483名、举人和秀才6200余名。
   那位因为独识“莫高窟乃世间无上宝藏”而闻名海内外的卓识之士叶昌炽,在其激情飞溅的《藏书纪事诗》中,一口气就铺写了739位藏书家的事略,其中,常熟一地,被列入了70余位,在区域分布排行榜上,仅不及苏州与杭州两处,居全国第三位。苏州杭州,乃世间一等一的锦绣繁华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常熟,只太湖平原上的一座县级小城,当年,城市规模只有三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只有三四十万。
    这点点星火,妆点了故园,滋润了原野,联通了古今,孕育了静美,积蓄了一鹤冲天的力量。因为私家藏书楼,我终于明白了常熟现今被公认为“最宜人居地方”的原因:除了尚湖虞山的山水之美、亲善勤劳的人民之美、坦荡肥沃的土地之美,再添上了纸香墨香的文化之美,自然地,就叠加成了极美。
     “藏书家”“藏书楼”,这名词这称谓,听着、读着、写着都觉着无限的可爱,它们是一壶碧螺春、一颗金种子、一个丽春日,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充实、给人以积淀、给人以沉稳、给人以无极的视野和胸怀。常熟那风香、常熟那水香哟,原来是沃土香、鱼米香与书叶香交会、交错、交融做一体的气息。
    随着历史的演进,私家藏书楼时代业已成为过去。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绝不会因为私家藏书楼时代已经过去,就冷却了对当年那些藏书家们的感恩之心。1991年以来,光对铁琴铜剑楼,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如今,我即将要来叩访铁琴铜剑楼。客居常熟快24年了,我竟从未来过铁琴铜剑楼,不自觉地,心头笼起了一阵阵的愧疚。
    铁琴铜剑楼座落于常熟城东约五六公里的小镇古里。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为华夏第一藏书楼,是藏书界的珠穆朗玛,它与聊城杨氏“海源阁”、湖州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清季“中国四大藏书楼”。走近铁琴铜剑楼,心情就如走近一座至高无上的圣殿,其敬畏之情甚至更甚于走近皇宫。
    已近铁琴铜剑楼,却见,楼前广场空落寂寥,院内鸟雀唧啾成歌,丈高厚门双扉紧合,馆务人员不知何处可寻。
    深冬的凉风,无遮无挡,横冲直撞,吹乱了发梢,吹乱了心绪。就想,铁琴铜剑楼若耸立于巴黎、伦敦、佛罗伦萨、彼得堡会怎么样?若耸立于北京城、西安城、南京城、杭州城会怎么样?
门可罗雀的原因,难道只因为再次恢复修缮后,才于2009年的5月16日重新开馆,距我此来,尚只过了8个月不到的时间,外界犹未普遍知悉?
     我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皆不可由旁人按自己的好恶、自己的逻辑去随性假设,一假设,反会生出种种的荒谬与混乱。
    藏书楼不开门、进不了藏书楼,或者太正常不过,或者更会增添其韵味。藏书楼是天上宫阙、是阳春白雪,决不是风花雪月、生财工具。留下深深的遗憾,也就留下时时的思念、久久的回忆。忆铁琴铜剑楼重新开放前夕,曾与在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工作的熟人进行过联系,意欲在第一时间到访,终因“开馆之日同时要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而未能如愿。因为上次未能如愿,所以,心心念念,一直想来。
    幸有瞿敏芬女士作陪,她奔走寻问,很快就找来了馆内人士。
    其实,进得去与进不得去都无关紧要,现在的铁琴铜剑楼,已不复是当年的铁琴铜剑楼,现在的,只是具有标志性和纪念性的象征意义罢了。我将今天的叩访,视做是完成人生过程的一种仪式。



    北宋真宗皇帝赵德昌,写有一首题作《励学篇》的诗作,其句其词家喻户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功利思想沸反盈天。相较之下,我更认同李渔、欧阳修的见解,李渔道:“予生无他癖,惟好读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除。”欧阳修道:“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然而,这些都不是私家藏书楼的存在理由。藏书楼不是学馆,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一俟辟设了私家藏书楼,就意味着需要付出,大把大把地付出,经久不绝的付出,而且,这样的付出,绝不会有任何有形的净回报。
    人为趋利之物。藏书家们反其道而行之,重人之所轻、轻人之所重,所为何来?
    正因为人为趋利之物,是以,反其道而行之,便可塑造纯洁、堆积崇高。
    且来徜徉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若要反其道而行之,当疏财何处,方可臻于奇佳与俱美?那些智慧的先行者们寻寻觅觅,践践行行,由济贫扶困、修桥铺路起步,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收藏典籍、传承文化上面。
    勤劳浪漫的中国先民,开人类智慧之先河,很早就创制出了意象实在又丰沛的象形文字,继而,又独创了竹简和帛书,奇迹般地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一切的一切,中国似乎早该进入到那一个书香漫溢、平和文明的知识时代。但是,不,一切且慢,有人喜欢争权夺利,争权夺利须假手烽火硝烟。于是,无情的战火无尽无休,直烧得百姓尸横遍地,直烧得国家四分五裂,直烧得书页灰飞烟灭,直烧得文脉藕断丝连。有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自汉初到清末,有文献记载的书目计有130万种左右,但流传至今的,仅余10万多种而已。”“仅余的10万余种中,追本溯源,十之六七当铭功于历代私人藏书家的艰韧递藏。”
   历代藏书家基本皆出自于士林阶层,他们都体验过搜书之难、觅书之苦、聚书之艰、护书之累,他们更懂得,惟有书籍,才能将漫长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紧紧对接,惟有书籍,才能将前人的智慧、良知、成就和功德代代传颂,也惟有书籍,才能教化、凝聚和指引这一个庞大的民族团结一致,走向祥和的理想王国。历代的藏书家们还知道,藏书事,须靠不得官家,官家只要“正宗正统”、“唯我独尊”,不要“多样多元”、“百花齐放”,官家热爱“文字狱”,热爱“此一时彼一时”,动不动还要来一回“焚书坑儒”,到最后,就连官家自己,都保存不了自己,改朝换代一把火,真龙天子亦一条臭虫,阿房宫亦一片焦土,传国玉玺亦化做一蓬烟灰,遑论区区几箧薄薄脆脆的字纸?
    在藏书家的词典里,没有“命薄如纸”这个成语,他们坚信“命长莫若纸”、“至珍是册籍”。知否知否:弇山王世贞,就以一座庄院的代价,换得了一部《两汉书》;虞山钱谦益,就以一千二百两现银,购得了一部《两汉书》。知否知否,铁琴铜剑楼瞿氏,为遇贼流失的宋刻医籍《玉函经》,苦寻了40余年,“虽破产赎之,亦非过也”,终于完璧归赵。



    铁琴铜剑楼的藏书事业,萌芽于公元17世纪末,肇始于18世纪初,功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延绵5世,巍然屹立整整两个半世纪,其存续年头之久,只逊于宁波范氏天一阁;其藏书数量之巨、品质之精,是独步海内外;其藏品守护之善(悉数归国家,存续期间,几乎无一籍流诸海之外),是天下之唯一。
    第一代藏主瞿绍基曰:“业成待报国,宝贵孰为群。”(《多文为富》诗之句。)
    第二代藏主瞿镛曰:“相忘鱼肉味,但求书气质。”
    第三代藏主瞿秉渊、瞿秉清曰:“宁舍腴田百十亩,不弃秘芨一两橱。”(太平天国军南下时瞿家订立的誓约。)
    第四代藏主瞿启甲曰:“书勿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对家人的嘱言。)“种十亩苍松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莫若修身。”(书赠姻兄之联语,今藏常熟博物馆。)
    第五代藏主瞿济苍、瞿凤起曰:“智汇天下,大仁、大德也。”
    铁琴铜剑楼延绵五世,光天翻地覆的历史大事件就经历了太平天国、清帝逊位、洪宪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国共第一次内战、日寇侵占、汪伪降敌、国共第二次内战。真不知道他们曾于多少次深陷过危境、险境与绝境,要知道,在那些危境、险境与绝境中,他们还要防火、防水、防潮、防虫、防鼠、防盗、防骗、防官、防财力不继、防子嗣不肖。他们在中华文化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伟大奇迹。
才说“进得去与进不得去都无关紧要”,此刻,一种既沉重又宁静、既轻快又振奋的心情包围了我。我以为,归拢了铁琴铜剑楼的史料,是足可以写一部撼动魂魄的恢弘史诗的。我以为,铁琴铜剑楼所蕴含的精神,是无限的丰饶。只我们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何时才肯把他们睿智的目光投注过来?
    较之于别家藏书楼,铁琴铜剑楼最感动于我的,还在她的藏而不秘、嘉惠士林。有友情藏家需要拾遗补缺,尽可来商抄录;有喜好学问者前来释疑解惑,至爱亲朋一般接待。上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影印本《四部丛刊》(一至三编),瞿启甲提供了宋元珍籍81种、出版影印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之《汉书》、之《旧唐书》,铁琴铜剑楼贡献了全部蓝本。这是一种罕得一见的大器度、大气魄。倘时光倒溯,回到当年,我敢肯定,如我这样一位“非高官”、“非名流”,也必能直入其门,饱览其藏。时人名叫宗舜年的,在其日记中详细记述了他在铁琴铜剑楼的借读情景:“登其堂,花竹窈然,子弟肃然,臧获粥粥然。请观所藏,则抱书而入者,即其垂髫之子。其于甲乙之部居、宋元抄校之流别,执簿唤名,应声而赴。”
   写到此,自然就联想到了天一阁的“秘不示人”。“秘不示人”系旧时私家藏书楼的普遍规矩,那些藏家,为了丰富藏品、提升藏品档次,搜天觅地,百折不回,倾其所有,在所不惜,是以,“秘不示人”本就合情合理、天经地意、无可指责。这里,之所以要写“秘不示人”,别无批评的意思,只为了衬托“藏而不秘”,之所以单说天一阁,只因为天一阁的做法最是典型:
    天一阁自第一代藏主范钦开始,就制订了“珍籍秘不示人”的种种规定与措施:“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外姓概不得入阁”;“开阁门必得范氏各房一体允准”;“阁门的钥匙、书橱的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3次;私领亲友入阁、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1年;擅将藏本借予外房、他姓者,罚不与祭3年;妄将藏本典当质押者,无论因由,永行摈逐,不得与祭。”呵,不与祭,于那个时代是何等严重的惩罚,这比“家法伺候”、杖责鞭笞,更要严苛一百倍。不与祭,“你便不是我范家的子孙!”你便在族人、友朋、乡邻的面前挺不了胸、抬不了头。
    却说嘉庆年间,宁波城里有一位唤做钱绣芸的大家闺秀,天生爱读经史子集,闻说天一阁藏有无数的秘典珍籍,便霍霍心动,央人托宝去求,当然求之不得。万般无奈之下,她就只好求请时任宁波知府的姑父丘铁卿,要其牵线作伐,嫁于范家子侄。然而,绣芸嫁是嫁了过去,夫家告诉她的,却始终只是“不准登阁!不准开柜!”可怜钱小姐,郁郁无欢,年轻轻便因求读无望,渴想而殁,至死也没能摸到天一阁藏书的一个书角!
    天一阁“外姓概不得入阁”的严规,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才被首度打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何其幸运,成为了外姓登阁者之第一人!此后,在1673年至1949年的176年时间里,获准登斯阁者,亦不足20之数耳——当然,有此殊遇者,人人皆为名震四海的大学者。

   “藏而不秘”者,天下仅铁琴铜剑楼一家而已。铁琴铜剑楼亦高贵、亦神圣。因了她的“藏而不秘”,她才在高贵、神圣之外,兼具了温馨扑面的亲和风范。



2010
、3、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3-26 15: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3-26 15:51 编辑

【古里行】之链接:
【古里行之一】三十年轻重万古知
【古里行之二】李市印象:履痕点点旧江南
【古里行之三】乡野间的圣殿


那位因为独识“莫高窟乃世间无上宝藏”而闻名海内外的卓识之士叶昌炽,在其激情飞溅的《藏书纪事诗》中,一口气就铺写了739位藏书家的事略,其中,常熟一地,被列入了70余位,在区域分布排行榜上,仅不及苏州与杭州两处,居全国第三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中只知道常熟是个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原来还有那么沉厚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3-26 15:41 |只看该作者
如今,我即将要来叩访铁琴铜剑楼。客居常熟快24年了,我竟从未来过铁琴铜剑楼,不自觉地,心头笼起了一阵阵的愧疚。
——————————————————
先生客居常熟啊,我曾匆匆来走两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3-26 15:43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皆不可由旁人按自己的好恶、自己的逻辑去随性假设,一假设,反会生出种种的荒谬与混乱。
——————————————————
嗯,尊宠这种理性思维。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26 15:45 |只看该作者
开卷有益,先生的文字让人收获多多。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3-26 18:56 |只看该作者
老哥,欢迎,没想到,你真的来了:)
我很高兴,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3-26 19:02 |只看该作者
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3-29 09:02 |只看该作者
【古里行】之链接:
【古里行之一】三十年轻重万古知
【古里行之二】李市印象:履痕点点旧江南
【古里行之三】乡野间的圣殿


那位因为独识“莫高窟乃世间无上宝藏”而闻名海内外的卓识之士叶昌炽,在其激情 ...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3-26 15:39

呵,是的,在大都数人的印象中,常熟是一个服装集散地,还有是沙家浜,实则,常熟从来就是江南首富\首善之地,周恩来曾说"全国要有一百个县象常熟就好了!"近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及的<富春山居图>,其作者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即是常熟人.
       去年以来,笔者写了十余篇关于此邑的小文,将陆续向朋友们介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3-29 09:04 |只看该作者
老哥,欢迎,没想到,你真的来了:)
我很高兴,真的!
香尘 发表于 2010-3-26 18:56


十分挂念,祝安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3-29 09:45 |只看该作者
历史烟尘扑面。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4-8 10:41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