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抽宫丽丽等腐儒
查看: 102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抽宫丽丽等腐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教师节这天,愚蠢又勤快的宫丽丽又发帖秀自己下限了。两千年前的僵尸孔二,到了奴性深入骨髓的宫丽丽那里,果然还是万世不朽之师表,以至这位当代腐儒还在大言炎炎什么“身处21世纪的国人,还对孔子不屑一顾,甚或反孔,只是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罢了”。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有必要以文字和思想为武器,狠狠抽六星几个腐儒让他们清醒清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1:31 编辑

       传统文化中最高的、最理想的人性是自觉的奴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是群体主义(民本)、道德主义(仁爱)。象鲁迅说的那种坐稳了奴隶地位便容光焕发,坐不稳奴隶地位便形容枯槁、痛苦反抗的人还不是最理想的人性,因为这种人不是最好的奴隶。最好的奴隶应该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乐在其中地当奴隶。这种奴隶在封建社会中遍地皆是,而且大量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中。相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中最无人性的则是个性主义者、感性主义者、情欲主义者,因为他们非但不愿意做奴隶,而且反对做奴隶。也许,才华横溢的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总是逊于杜甫,就是由于这种传统的人性标准的缘故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赖峰境界不是那些理论,而是现实中的人格一自觉的奴性人格,也就是李泽厚高度肯定并赞美的“孔憊人赘”。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1:34 编辑

       传统文化中最高的、最理想的人性是自觉的奴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是群体主义(民本)、道德主义(仁爱)。象鲁迅说的那种坐稳了奴隶地位便容光焕发,坐不稳奴隶地位便形容枯槁、,痛苦反抗的人还不是最理想的人性,因为这种人不是最好的奴隶。最好的奴隶应该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乐在其中地当奴隶。这种奴隶在封建社会中遍地皆是,而且大量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中。相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中最无人性的则是个性主义者、感性主义者、情欲主义者,因为他们非但不愿意做奴隶,而且反对做奴隶。也许,才华横溢的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总是逊于杜甫,就是由于这种传统的人性标准的缘故吧。所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赖峰境界不是那些理论,而是现实中的人格一自觉的奴性人格,也就是李泽厚高度肯定并赞美的“孔憊人赘”。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无个性、无感性,因此,肯定非个性化的民本思想、博爱主义,就必然肯定非感性化的“孔颜人格”。因为个性总是具体的感性存在,承认个性就必然肯定感性生命,肯定感性生命也就是承认个性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无感性的个性从来没有存在过,而无个性的感性至多是一种淫乐主义,也就是与人的生命的自我完成无关的纯动物性的满足。(如中国古代的某些极端淫欲)。在世界思想史上,否定感性生命的性主义从来没有过。相反,全面肯定等级观念、否认个性权利就必须压抑感性生命,而且只有否定了感性生命,对个性的压抑才能贯彻到底,因为离开了人的各种情欲要求,个性不过是个空泛的名词,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无从谈起。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1:43 编辑

       如果说,儒家传统所认为人兽之别的第一层次是“仁”(克己复礼)与“不仁”(个性主义)之分的话,那么它的第二层次便是“义”(道德人格)与“利”(感性情欲生命)之分。绝对地肯定“仁”而否定“不仁”就必然要以绝对地肯定“义”而否定“利”为补充。因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必然要引伸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重社会轻个人者肯定要走向重理性而轻感性。“义”者君子(人),“利”者小人(兽),“君子何必日利”是孔孟之道在感性欲望与理性道德的抉择中的基本选择。它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被李泽厚称之为“伟大个体人格的独立和主动性”的“孔颜人格”。
       然而,“孔颜人格”的伟大是非人的伟大,因为它彻底否定感性生命,是完全理性化、道德化、抽象化的人格棋式,是人格的神。表面上看是独立自主的人格,本质上恰恰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自觉奴性人格。如前所述,孔孟“仁学”的全部内容都是旨在使“克己复礼”之仁成为人的内在的自觉伦理要求,也就是使外在的等级之礼内化为每个人自觉的道德人格,一种无自我、无感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接受等级礼教的教化:生命不属于个人,而属于超个人的礼仪实体;生命不是各种骚动不安的欲望,而是道德规范,是一种尽义务。如果一个人完成不了这种责任和使命,便终生处在负罪的自责之中。这是不叫原罪的原罪。
       西方人的宗教感中的原罪是源于生命本身的苦难历程、悲剧命运的原罪,而中国人的责任感则是源于外在于生命本身的社会等级的原罪。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从孔子、孟子、屈原开始,便一直处在“天降大任于我”、“天生德于予”的庄严的贲任感、使命感和“天不予我”、“君不信我”的负罪感、自责感的矛盾之中,想入世而不能,不想出世而又不得不出世的悲哀(不才不遇)便成为中国历代士大夫的所谓“忧患意识”。面这“大任”所要求的正是对外在等级之礼的自觉服从,而这“忧患”所表现的正是失去自觉服从机会的悲哀。如果天降大任于我,使我能够自觉地服从维护等级制,我便充满了自豪感、满足心;如果上天无眼,错识其人,不降大任于我,使我想服从想维护等级制而又不能,我便感到无限的悲哀和终生负罪。
       这种士大夫人格与祥林嫂的那种坐稳了奴隶地位便精神焕发,坐不稳奴隶地位便神情菱靡的人格毫无区别。《离骚和《祝福》相隔二千多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性别和社会地位更是相差悬殊,一为须眉男子、宰相级重臣,一为柔弱女子,最下层贫民,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国人之悲剧则是一致的:坐不稳奴隶地位的悲剧。争当一个受信任、受器重的奴仆心愿是他们生命的支撑点,一旦这一支撑点发生动摇或倾覆,他们便走向死亡。所以,在汉儒们的眼中屈原还不是最完美、最理想的人性,因为他不是最好的奴隶,他“露才扬己”,坐不
稳奴隶地位便满腹积怨。而最好的奴隶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乐得其所。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1:46 编辑

       等级之礼是高度理性化、非个性化的,当它内化为主体人格的自觉的伦理要求之时,就必须彻底压抑个体的感性生命,使有血有肉的、充满各种情欲的个体生命变成普遍的、抽象的道德工具和等级之礼的自觉负载者和维护者。从哲学上讲,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把人理解为一种
       具有自我意识的感性生命的存在状态,而是仅仅把人理解为具有理性道德的社会工具。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孔子、孟子到汉儒们到韩愈到程朱理学到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无一不强调义利之分,无一不主张以义制利,以理灭情、灭欲,也就是以理性道德压抑感性本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这句名言成为国人评价个人人格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艺术、审美的功能主要不在开掘理性之外的人的本体生命、潜意识,而在于用被理性浸透了的情感压抑本体生命的情欲。中国艺术的所谓“抒情”、“言志”传统,决不同于西方现代的表现主义美学,中国艺术所抒之情大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仪”。在艺术中,主观情感的抒发一直受到来自客观的社会等级规范的主宰,很少有人能够摆脱这种主宰。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艺术和美学所强调的“情”确实非常符合李泽厚的“积淀说”,即情感中积淀着理性道德。因而,艺术的核心是“载道”。“抒情”只是“载道”的手段和装饰而已。
       事实上,“载道”和“抒情”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严羽所推崇的诗人与欧阳修推崇的诗人并无二致。它们之间的主要分歧仅仅在于怎样“载道”而已。即是直接进行说教,还是间接进行感化。“抒情”所要求的正是后背。否则的话,中国艺术决不会在对人性的开掘上只停解在整体的社会层次上。表现与抒情在表面上的相似决不能等同于实质上的不同。西方的表现是非理性、反理性文化思潮的产物,而中国的抒情传统从未离开过理性的制约和主宰。
       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对感性生命的压抑和“克己复礼为仁”的对个体自由的压抑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的奴性人格。奴性人格又表现为二种不同的形式:非自觉的奴性人格和自觉的奴性人格。前者主要存在于无知的大众身上,其外在表现是对等级之理的盲目服从,后者主要存在于知书达理的文人士大夫身上,其外在表现是对等级之礼的自觉维护。二者的共同特征是切断人的感性生命的需求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关系,彻底泯灭人的感性生命,从而使个体人格成为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抽象存在,成为衡量一切人的道德模式,使个体通过这种抽象和模式完全同化于等级制的整体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13 2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1:54 编辑

       然而,非自觉的奴性人格的形成是因为有自觉的奴性人格的引导。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士大夫作为民族智慧的代表非但没能唤醒沉睡的民众,反而大把大把地将安眠药塞给民众,使他们睡得更长久。而极少数企图唤醒民众的士大夫却被视为大逆不道。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启蒙,不是超前,不是反传统,而是愚民,是与封建社会同步,是维持传统;不是想变革等级***本身,而是千方百计地修补它、完善它,使之成为中国大地上永不坍塌的金字塔。直到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卫道士”。
       自觉的奴性人格是通过有意识的系统教育来培养的。为此,孔子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就是使知识变成政治的工具,道德的附庸。他不仅要求通过学习六艺(诗、书、礼、乐等知识性教育),更要求通过内省和严于律己,以理性克制感性的意志磨炼(道德性教育)来培养奴性人格。如果说,在孔子那里,人性之“恶”还必须通过后天教育才能成为“善”的话,那么到了孟子,他便把这种人格上升为人的先天本能,使这种人格成为人的宿命。这样,“克己复礼”便不再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服从意识,而是人性注定如此,只能如此。只要生而为人就必须“克己复礼”而成为“仁”。
       在孔子那里,自觉地克制、压抑、乃至泯灭人的感性欲求和本能冲动还要依靠外在之礼通过后天教育的内在化,到了孟子,便从理论上论证了人的生命天生就是道德化、理性化的,人生来就不是感性的个体生命,而是理性的道德规范。这在实质上等于说,人天生就是奴隶、是等级制中的一份子,就要服从等级制。虽然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而是将人性还原为感性生命的各种欲望(人性恶),并主张通过后天教化去改造恶的人性;虽然韩非子非常尖锐地突出了人的自利性,突出了避苦趋乐是人的先天本性,并主张通过法制(中国的法家与西方的法律有着根本的区别)去束缚、压抑这种本性。
       然而,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更多地受到孟子的影响。韩愈将孔孟并称,首创孔孟之道,宋代理学把孟子的主体先天必然之“善”,改造为客体先验必然之“理”,理学家们在认识论上反复强调的“格物”、“致知”、“穷理”,既是为了使人认识到对等级***的服从是客观的、必然的天理,更是为了伦理上的道德人格(奴隶)的培养。可以说,这种认识论上的“格物”、“致知”、“穷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化、认识论化。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人必须遵守的认识规律,这与将主观之“善”转化为客观之“理”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以等级之礼(理)来自觉地压抑感性生命的人格极致,便是孔子的那句名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也就是理学家们一再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一旦达到这种人格的极致,便会产生“天降大任于我”的庄严而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入世之时绝对地忠诚,不惜以个人生命为代价来维持等级制。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种自觉性,即便在不遇明主、屡遭冤屈而不得不出世之时,仍然能够自觉地、乐在其中地独善其身,不计荣辱利害、安危成败、个人恩怨,不产生任何有悖于封建道德的非份之想,不干任何有损于等级之礼的越轨之举。正如孔子与颜回,在芸芸众生“不堪其优”的境况中,仍然悠然自得,“不厌其乐”。也如孟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在没有丝毫恐惧、悲哀挣扎的平静之中安然度过纯洁的一生。然而,天国再幸福毕竞是神而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海市蜃楼再美妙毕竟是幻觉而不是现实。抽掉了生命骚动的人格要么只是理想化了的人格模式,要么只是现实中的冷血动物。除此之外,无人能在精神上达到此种境界。鲁迅说读中国之书可以使人沉静下来,其原因也就在于这种书中无感性生命的骚动。
       中国古代艺术更是如此。而对于每个人来说,不是理性的道德模式、而是感性的本体生命才赋予了人以千姿百态的、各具特点的独立个性,不是平静如水、冰冷如玉的灵魂,而是时刻感到生命之匮乏、痛苦、骚动不安的心灵才赋予了人生以对外拼搏、进取的动力,生命的深度正存在于这种不安的痛苦之中,无痛苦便无生命。而“孔颜人格”的最大特征就是无痛苦。因此,“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看似个体人格的自觉独立,是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实质上则是依赖性的极致、被动性的峰巅、奴性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自身的感性生命的压抑和对外在的等级之礼的服从、维护达到高度的自觉之时,便完全丧失了个体的独立性、主体的能动性,因为给予人以独立性和能动性的生命动力被压抑了,即便有所谓独立性和能动性也只是没有生命内容的抽象性。这时的人已经被彻底地整体化、客体化了,每个人已经不再是个性,因而也就不再是主体,而是整体的平均值,是客体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主体的最高的客体化和被动化莫过于自觉地服从。当人自愿地放弃反抗和征服,不再想以主体改造客体,而只想顺应和服从其对立面的时候,越自觉便越被动,越被动便越自觉。谁能说那些以身殉君王的士大夫和以身殉贞节的烈妇们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呢?但是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看,又有谁能说这种自觉自愿是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自主呢?这种自觉恰恰是盲目,这种主动恰恰是被动。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存在于士大夫身上的自觉的奴性人格要比存在于下层民众身上的非自觉的奴性人格更为可怕。因为后者的感性生命还未完全死寂,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还能闪出点点火花,还能为自我保存而去反抗现实、亵读礼教。正如阿Q还会去偷,去抢,去造反,去扭小尼姑的脸,去向吴妈求爱。尽管这种反抗终被扭曲,但是毕竟有过生命的骚动与进发。而前者的生命之光已经彻底熄灭,就连灰烬也都随风飘散,自觉的自我压抑使他们在任何境况中都能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生无条件地卖给了“俄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信条,以换取人格高洁的美名和“杀身成仁”的赞誉。
       如果说,非自觉的奴性人格是封建大树得以千年不倒的深厚土壤,那么自觉的奴性人格便是充足的肥料;如果说,等级***本身主要以暴政来维持统治,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则在清神上扼杀生命,而且这种精神上的扼杀远远比暴政更残酷、更长久。这种自觉的奴性人格在中国造就两种人:愚忠者和伪君子。前者的代表是那些自觉地以身殉君王的忠臣、清官和以命殉礼教的贞女烈妇;后者的代表是难以计数的满嘴仁义道德,骨子里却男盗女娟的正人君子,二者的区别仅仅是贾政和贾琏,岳飞与秦桧之差。祖咒秦桧的卑区别仪仪电锁叹洲项性多街习深一。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13 21:3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13 21:33 |只看该作者
这标题,好爆炸。
要是内容配不上这标题,我可要给你加个屎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13 21:34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教授快来,高老鸡找你约架了。
快来反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13 21: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路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13 21: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局两天没出声原来是憋大招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13 21:48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9-13 21:34
@公理力  教授快来,高老鸡找你约架了。
快来反击。

高隐这个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笑料,除了掉书袋,从来说不到点子上

他这是主动犯贱找抽,不用急,等他呓语完,我会满足他受虐狂嗜好滴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13 21:49 |只看该作者
鸡,你有师表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13 21:55 |只看该作者
       因此,儒、道在起点上的分离恰好导向了终点上的合一,将感性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彻底地整体化、客体化、道德化。儒家走向了绝对的社会化,道家走向了绝对的自然化。二者都是将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双向关系割裂开来,以一种关系否定和代替另一种关系。
       本来,在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既有个人的社会化、人的自然化,也有社会的个体化、自然的人化;既有个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顺应、服从,更有个体对社会、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而且,人的社会化、自然化必须以社会的、自然的人“化为先决条件和最终目的,否则的话只能是人的异化。只有社会与自然都人化了(这种人化必须最终落实到个体的身上),它们才是属人的社会与自然,而不是异已的力量,人才能在根本的意义上成为社会的人、自然的人(而不是工具和手段),成为社会的主体、自然的主体。换言之,只有在矛盾、冲突之中,投身于改造社会与自然之中的感性个体才是真正的社会人,自然人,才是真正的社会和自然的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13 21:57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最好的文章往往是无人问津的。非但无人问津,反而处处招致忌恨、打压甚至封杀。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9-13 21:59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无个性、无感性,
----------------------
恰恰我感觉de中国传统文化多感性,太意气,缺逻辑理性。
几大派就有几种个性。厚黑的、奴性的、佛性的、超脱的、崇真的,玄虚的,都有啊
可能就没你学来的西化的个性那种。大张旗鼓偏执的、张扬的,自私的、欲望的、强盗主义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9-13 21:59 |只看该作者
腐儒们,这楼里文章是不是投枪一样犀利?雷霆一般令人震撼不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9-13 22:00 |只看该作者
千万不要加精。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9-13 22: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9-13 22:21 编辑

也不看看你们这些腐儒,要多浅薄就多浅薄,要多无知就多无知。
就你们这点思维水平,能看懂什么?能看清什么?
你们唯一的能耐就是坐井观天,傻子共振,以为天下之大,天下之美,尽在己矣。你们除了之乎者也,照搬古籍,压根不会有任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你们之所以能在这个社会上占据绝大多数,还真要摆权力所赐,拜网墙所赐,让你们永远看不到中国真正有思想、有才华、有见地的好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9-13 22:09 |只看该作者
千万不要加精。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9-13 22:11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无蕊  @阿牧  @徐公孰 ,各位腐儒,还不赶紧让DS来批驳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9-13 22: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13 22:09
千万不要加精。

等我洗完澡认真看了再说,不急∧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9-13 22:13 |只看该作者

这是简中世界某已故诺奖获得者违禁著作中的几页文字。
请阅后即焚(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9-13 22:18 |只看该作者
选自“孔颜人格------自觉的奴性人格”章节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9-13 22:31 |只看该作者
宫丽丽只能是蠢货
跟儒不沾边
我敢保证对于这个帖子
他一句批驳的屁都放不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9-13 22:34 |只看该作者
仁,善,这些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都不知道
为什么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为什么是义薄云天,而不能仁薄云天
要跟你普及儒家知识真是很难
约等于从学前班开始教
工作量巨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9-13 22:35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9-13 22:18
选自“孔颜人格------自觉的奴性人格”章节

哈哈哈哈~,高隐这笑料果然被公某言中了

你这开口就是逻辑漏洞、总是概念不清的两脚书橱,最大的能耐也就是掉书袋!

悲剧的是,你辨析能力也是一塌糊涂,抄书都抄不到点子上,徒增笑谈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13 22:42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9-13 22:35
哈哈哈哈~,高隐这笑料果然被公某言中了

你这开口就是逻辑漏洞、总是概念不清的两脚书橱,最大的能耐 ...

你要是儒士
你来告诉高鸡
什么是孔子说的仁
别秀人品素质低下
拿点真才实料出来
不行,你就闭嘴靠边站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13 22:42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9-13 22:35
哈哈哈哈~,高隐这笑料果然被公某言中了

你这开口就是逻辑漏洞、总是概念不清的两脚书橱,最大的能耐 ...

你要是儒士
你来告诉高鸡
什么是孔子说的仁
别秀人品素质低下
拿点真才实料出来
不行,你就闭嘴靠边站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9-13 22:43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5-9-13 22:31
宫丽丽只能是蠢货
跟儒不沾边
我敢保证对于这个帖子
我倒要看看,你阿牧这只剩下死猪皮和死鸭子嘴合成的大嘴的玩意儿,究竟能呓语出多少关于孔子拿得上台面的认知

跟高隐好好论辩,看看你俩究竟谁更蠢得一往情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