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在还算有名的大学有一场很新鲜关于《白毛女》的辩论:喜儿为什么不去嫁给黄世仁?非要去追求一穷二白的王大春?然后列举了很多的论证:黄世仁有钱,跟着他不愁吃穿;王大春除了有把子干活的力气,一穷二白。跟着穷人,每天忧柴忧米,将来子女教育也会有问题,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不是道德婊,不想说什么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最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因为在民国,通过双手能致富的可能性比今天还低。如果喜儿真的嫁给王大春,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躲不过的。他们最多能做的就是躲进深山,自给自足吧,就像很多山东人闯关东一样。即便是这样,深山除了野兽还是有土匪的。喜儿唯一能有的收获就是爱情和自由吧,至于子女,想那个有屁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谁能预料。就像黄世仁,他能预料到解放清算?
那么再说如果喜儿嫁给黄世仁,确实可以不愁吃穿。可是然后呢?地位、尊严、人格、自由能有吗?黄世仁是有老婆的,人家娶个小的不过是多个玩物,玩腻了再娶新的。黄世仁有句台词:“女人不就是像墙上的泥胚,挂掉一层还有一层。”喜儿的出身在那里摆着呢,没有和黄世仁对等的家世。如果她会讨黄世仁喜欢,还能多受宠几天。如果开始就哭丧着脸,只能换来拔鸟无情吧?到时候黄世仁娶新的女人她能开心?如果她惹黄世仁不开心会是什么后果?大嘴巴抽她都是轻的,用鞭子打很正常,就是打死了人家也就赔个棺材,谁能给她伸冤?在古代的男权社会,有钱人无论是娶多少个老婆,最多两个过得好的。第一个是有对等家世的大老婆,那是正妻,丈夫需要给面子。另一个是最会讨男人欢心的小妾。我感觉喜儿不会是两个里面的任何一个。那些不受待见的女人,要自由没自由,男人也不会让她们白吃白喝,更不会有多好的吃喝(据我所知很多地主自己吃饭都特别吝啬),一个大家庭有干不完的活等着她们。##不给她们好脸,下人就敢在她们面前放肆。什么叫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这就是了,而不是今天女性嘴里的“大男子主义”。
说白了,最后映射的还是教育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中,是过于温和了,捂住了孩子观察黑暗的眼睛,让他们看不到社会的阴暗面,更没人告诉他们,很多阴暗面是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那些女大学生之所以觉得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是在把今天的女性的婚姻后的地位嫁接到黄世仁本身的财富上面的,有人甚至还能往里面加一些晋江文学的幻想元素吧?
这些还是什么985大学的女生,说什么读书明智,真没感觉,更让人悲哀的是老师竟然无从辩驳。教育缺陷至此,悲哀之至。有求毛求疵者拿古今的儿童文学故事做对比。古时候或近代的儿童文学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是:聪明、睿智、理性、有上进心的儿童或少年,比如司马光、李白、葛洪以及他们的小伙伴等等;可是现在儿童文学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是:小猫、小狗、小熊、小马等各种动物,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实世界的动物更多的是兽性的一面,而不是人性。那些动物伙伴,真翻脸了大多会伤人的。可惜这些现实残酷的一面都被刻意忽略了,培养出一种高学历的傻白甜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