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人民的名义》之后,我就一直想着这本书,很多年以前王跃文笔下栩栩如生的官场争斗《国画》再次浮现在眼前。巧合的是那天去口腔医院修牙,在排队的时候坐在了医院的阅读角旁,一抬头恰好看到了这本书,勾起我对这本书的回忆,也让我瞬间对这个口腔医院有了莫名的好感。
《国画》以朱怀镜的仕途为主线,与梅玉琴的婚外情为辅,以皮市长为首的一群贪官的嘴脸,电视台的众女主持人原来就是市府的后宫……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场就这样徐徐拉开,最后仕途受挫的朱怀镜和为了保全朱怀镜身陷囹圄的梅玉琴让人唏嘘不已,再后来有了续集《梅次故事》,朱怀镜再次走进官场,只是那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恋里的爱人梅玉琴一笔带过,让人不胜悲凉。但凡这世间不能结发的爱情,最后的最后都会消散在烽烟处,相忘于流水般的时光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本书无人问津,没人敢排成电影电视剧,当时发行后不久就变成了禁书,庆幸的是我有一本原装正版的。我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在怎样的一种情景下买的,那时对书对小说的迷恋近乎于痴狂,和现在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是那个年代对于这样一本当代版的官场现形记讳疾忌医,最好的办法就像《色戒》的汤唯一样,只有一个字“禁”。
《国画》不知要比《人民的名义》精彩多少倍,那些精妙的语言,无声的官场规则,上下级之间微妙的一言一行跃然纸上。周梅森和王跃文是区别的,周梅森的大部分作品被改变成了电视剧,比如《忠诚》、《我主沉浮》、《绝对权力》……这些都是主旋律的剧,而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太过于现实,这些年竟然一部都没有翻拍成剧,不知原因,也许没有编剧、导演会看上这样的作品。当时《国画》的风靡一时,当时有人把这小说当官场教材,有人说这是“厚黑学”的论据,有人建议从政的同志一定要读这部“必修教材”……
朱怀镜是个很真实的人。不能说是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但他应该是大多数读者喜欢的人物。他也有过那个记者曾俚的心路历程,但在现实面前,有些正义,是那么苍白无力。书名《国画》,小说开头的画家李明溪的“疯子”境界,或许是朱怀镜心底最深处的宁静写照吧。朱怀镜的第一次升迁,就是很不光彩地利用了李明溪的一幅作品。我想王跃文先生如此命名,也不单是因为国画,其中深意,恐怕要诸君细细品味了。
《国画》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文字深度。未必要语言如何华丽,在简单平淡的一字一词里,能让人回味无穷,这才是水平。文中很多语言,叙述或对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在这些语言里,能让人看到形形色色的官场众生,其中不乏幽默甚至尖锐的。比如书中对“钱”与“水”的说法——“荆都人把钱叫作水真是耐人寻味,因为钱同水的共通之处还真不少。你活在世上缺不得水,也缺不得钱;如今钞票贬值得厉害,大家都说钱成了水了;钱多的人花起钱来就像流水,钱少的人把钱捏在手里也能捏出水来;有手段的赚起钱来,钱就像水一样往他口袋里流;没门路的想挣口吃饭的钱,就像走在沙漠里的人很难喝上一口水;你的钱太少了同水太少了一回事,不是渴死就是饿死;你的钱太多了,钱也可能像洪水一样给你带来灭顶之灾。”——既有趣,又让人赞叹。
书中个性鲜明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在王跃文的笔下妙笔生花。起因王跃文个人没写书之前一直混迹于官场,湖南人。因这本书对他痴迷,以至于后来买了他的好多书《人事故事》、《朝夕之间》、《漫天芦花》、《平常日子》……最后看到没感觉。成名作《国画》无疑是最精彩的一部,后来再怎么写都是大同小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