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女生读《红楼梦》没有陷在儿女情长里而是着眼于封建势力对于女性的压迫从而为全天下的女性发声,不得不说这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
鲁迅说他的文字是写给三十岁以后的人看的,他或以为青年看不懂他的文字,然而喜欢看他的正是三十岁以前的青年们,三十岁以后的人大多妥协而圆滑了,就算懂了鲁迅也只是一份苍凉,再无激进可言。如此说来,其实读鲁迅还是得在三十岁以前。
读《红楼梦》呢,中学生以学业为重,恋爱方面现阶段的校方应该也还是不鼓励的吧,但是情窦初开就是这个年龄,能与这个年龄段共鸣的最美文章只在《红楼梦》里,此时不读《红楼梦》是有所损失的。不过作为家长我不会给上中学的孩子推荐《红楼梦》,他若自己要看,我也不拦,因为情感这种事情应该自己去发生,不许推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卿卿我我而言,最煞风景。
看见一个高二女生以革命者的姿态读《红楼梦》我是有点诧异的,是否可以怀疑老师作了善意的引导,这样可以避免影响学业的早恋之坑。这样也错过《红楼梦》里与青春合辙的花事了。青年需要激进,激进极其宝贵,岂可错付。
凤姐值得同情,尤二姐也值得同情,二者相杀,应破之局是这无可避免的相杀,而非同情一方而蔑视另一方,说什么【像尤二姐这类依附男人的菟丝子,像尤三姐这类不被认可就自爆的,简直弱爆了。凤辣子真正演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换个角度看,哪怕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她也为女人们争得了一席扬眉吐气之地,不是吗?】这种语调是可怕的,有点象现在加沙发生的事,强大的以色列军队轰炸着加沙的妇孺,那妇孺是弱的,甚至是愚昧的,于是此时你为以色列欢呼。凤姐觉得她受了冒犯,必须出击,于是就出击了,尤二姐也按部就班地死掉了。
香菱与夏金桂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故事。不能只同情香菱,更不能在同情香菱的基础上憎恨夏金桂。懂得了夏金桂之可怜,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同情心,才知道封建之余毒为何物。此时再出击,才不算错付一腔激情。
封建,在当代,制度上已经不存在,鲁迅式的反封建用于当代已不合适,然而加沙发生的事让历史照进了现实,野蛮可以一直存在根芽,只等一个萌发,文明与制度保证不了什么,具体还是要看人如何操作。我们只是享受了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发展之红利,我们是不是能守得住,并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没有经历过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仍要为此做好准备。在民族复兴的风口,应该和新中国成立那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一次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时肅清那些因和平日久而滋生的金钱崇拜权力崇拜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的劣根。平等已不是什么男女平权之类的运动,因为男女平权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经实现。为什么现在还要提,为什么现在觉得还有必要去提。问题真实存在,就象田间杂草并非除了一遍就可高枕无忧。我们是要继续革命,不是去搞什么男女对立,因为问题出在每一个人的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我革命,才是永恒。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