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3-9-30 11:36 编辑
在恒大地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和恒大财富管理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与论斤“恒大是我老客户,它的事,我不说”不一样,很多知情者开始说话了,关于恒大的更多内幕也被爆料出来。
曹德旺曾经说过,恒大总共只有39亿资本,贷款可以做到2万亿,很不正常。现在去看,曹德旺还少说了好几千亿。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一家企业能够撑到2.44万亿的天量债务,他得有多大的能量!
据披露,恒大的负债分为三部分:合约负债7210亿元,借款6124亿,应付款10023亿,其他1017亿。合约负债主要指保交楼的资金缺口,显然超过三分之二的借款和应付款才是恒大让人看不懂的债务。
大家都知道,银行放贷就两种,一种是需要抵押物或者担保的;另一种是信用贷款,比如企业授信额度。两种贷款模式的额度参照的基本上都是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到2022年末,恒大的资产总值只有1.84万亿,银行贷款一般都要根据评估价打个六、七折,这样一来,恒大满打满算的贷款额度也就1万亿左右。那么问题来了,恒大另外1万多亿的债务是怎么欠下的?
这不,有恒大的受害者出来爆料了:按照受害者被拖下水的亲身经历,冠冕堂皇的恒大背后有一条隐蔽的金融战线,这条战线镶嵌在恒大能说得上话的银行里。许家印把这家银行作为一个金融工具,为整个恒大地产疯狂融资。
恒大在这家银行有一条专属的融资产品线,银行服务对象表面上看是恒大上游的中小微企业,它实际上是为恒大融资服务的。具体操作套路是:恒大做担保,开具它自己发明的商票,由上游企业向指定的那家银行申请贷款。
由恒大提供担保,资金归恒大使用,从逻辑上好象也讲得通。但问题的关键是,上游企业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不配合,就会被拒绝支付货款或工程款。在曾经强大的恒大面前,上游企业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最后只能逆来顺受听命于恒大。于是采用这种套娃模式,恒大为不同区域的分公司拿到了一笔笔融资贷款。这家为恒大冲锋陷阵的银行也由此一步步地沦为恒大的融资工具。根据恒大爆雷后公开披露的数据,被卷入的大小企业超过8000家,其中至少有26家上市公司,超过100万的业主。
恒大暴雷后,商票兑付不了,但银行并不担心贷款收不回来。恒大只是担保,负的是连带责任,贷款的主体是上游企业,按照清偿顺序,上游企业应该先担责,现在担保的恒大资不抵债,上游企业只能自己兜底了。多少上游企业被恒大拖欠着货款,叠加三年疫情本来就活得气喘吁吁,被绑上恒大这艘贼船后,哪经得银行这么一逼,不少上游企业直接就破产了。单是上市公司就有好多家:深圳广田,恒大营收占了将近一半,2021年负债56亿净资产变成负48亿,宣布破产重整;金螳螂被恒大拖欠83亿,到2021年净亏49亿;代理了恒大30%项目的[color=var(--weui-LINK)][url=]易居中国[/url]被拖欠35-40亿,在公开确认债务违约后,被港交所暂停交易。
被恒大拖进深渊的上市公司远不只这三家,深陷在恒大债务泥潭的中小微企业更是多不胜数。供应商货款叠加供应商贷款,恒大负债就这样被撑出天量了。
爆料者说,恒大和这家银行配合得严丝合缝,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众多上游企业根本就不懂其中深浅,他们听信了恒大船重不会倾覆的神话,结果最后都成了恒大的殉葬者。
哪家银行是恒大的融资工具眼下成谜。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恒大风头正盛的时候开始收购盛京银行,并最终成为这家银行的最大股东。2020年到2021年在恒大危机四伏的节骨眼上,盛京银行不仅没有降低风险,反而给恒大注入了高达325亿元的贷款。
爆料者所指的恒大融资工具是不是指盛京银行,有赖于监管部门的深入调查。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被拖垮的企业多数已经救不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