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3-9-28 11:59 编辑
国不可一日无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又知道,人终究是要死的,而且可能死的挺突然,所以立储就是个大事。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起先,立储可能没有后来这么重要。于是就有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往回跑去抢位子,谁抢着是谁的。管仲还射了日后的齐桓公一箭,那小白还真会演戏。 让谁当储君,你得明说,明明白白的说了就是法定继承人。真早早地明说了,那赵高和李斯还有机会吗? 到了明武宗嘎巴一下儿死了,这就出现了问题。历经秦汉唐宋,这储君的选择啊,大体形成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八个字是有前提的,是当政的皇上在他的儿子们里边择,是这个葫芦里的籽儿,和别的葫芦无干。 明武宗嘎巴一下儿死了,他的葫芦里没籽儿;咋办?那就溯源到他爹孝宗的葫芦了,可是孝宗葫芦就朱厚照一个独籽儿,用过了,没别的籽。咋整?再往上溯源,到了宪宗朱见深的葫芦,还好,不是朱祐樘一个,还一个,朱祐杬。这用到“兄终弟及”了,整个捋的过程,得捋对了藤儿摸对了葫芦。都姓朱?都是朱元璋后裔?那不行。 按“兄终弟及”,该朱祐杬了,可是他死了,他葫芦里,诶,独籽儿朱厚熜。本来,朱祐樘当了皇上,朱祐杬的葫芦就是“别的葫芦”了,这不是朱厚照葫芦瘪没有籽儿吗?这才顺着捋到朱祐樘,不行,再捋捋到朱见深,这才把朱祐杬葫芦转正。 那朱厚熜的奶奶都老的瞎了,“喜孙为皇帝,摸顶至踵”。 为啥都到湖北安陆(今钟祥)迎了朱厚熜进京继位了,还弄出大礼议那么大的风波? 其实就是一场政治斗争,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知识分子那个废物劲儿。 张太后(孝宗媳妇)和杨廷和们纯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张太后是想让朱厚熜听自己的,杨廷和们呢?也想立上个头功。你,朱厚熜,得过继给朱祐樘哈,那你就是朱厚照的亲弟弟了,能兄终弟及,以后朱祐杬就不是你爸爸而是你叔叔了。 这朱厚熜呢,主意正,屁,我爸就是我爸,我来当皇上,不行让我回去呀?让我回去,行不? 张太后和杨廷和能让朱厚熜会安陆去吗?你有那个本事吗? 但是呢?朱厚熜也不想“不合礼”,所以呢,张璁来了个“继统不继嗣”,迎合了朱厚熜的心意。统和嗣能不能分开?争?是争的事儿吗?谁权力大谁当裁判,皇上权力最大,对吗?你张太后就是伯母,杨廷和?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