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薄荷味 于 2023-9-14 13:54 编辑
最普通最简单,老农民最容易懂最贴近事实是:田有四只角,全靠人来作。
一般农民种地讲究一个有边有沿,地邻之间的地畸子中间有埋在地下的地界子。有用鲜枝条插界,最后长成大树了,也是两家人的大树,卖树两家人都同意才行,收益资费平均分。每个人家的地也都有四角有四临。因此也就有了谚语:田有四只角,全靠人来作。
人是主题。读书和种田,又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句话出自宋代汪洙所撰的《神童诗》。原意是激励学子们刻苦学习,可金榜题名,而无轻贱其它行业。读书也分两种状态。王开岭在他的《一辈子就是玩》这篇文字里阐述到:文化史上文人是分两类的,两种心灵,皆有大爱,但气质和姿态迥异,一类是苦药,(救国救民一领时代风骚的大人物,伟人)另一类是属糖(浅吟低唱,风情万种,小资情调,超然独立之趣人秒人)。前者是磐石,擎天立地,后者俗生大美。
种田有好多种状态。有的人同样和邻居一样种田,种子一样,化肥一样,天气环境一样,最后收入不一样,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土地自然是一样的。技巧和适时,这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再就是态度也有很大问题,即使庄稼丰收了,也还是不如邻家收回家里或者卖出时的分量多,也更多田无四只角。也就是说并不是颗粒归仓。必然是有人为浪费。这是农事操作中的遗失。
田无四只角。不只有悲悯,还有诸多温情在。在许多地界,中秋节晚上有摸秋的习惯,也就是所,中秋之夜,年富力强的人都会出来摸秋。摸出一些情事,摸出一些邻里乡亲的温情来。记得读过一个小说,也是说摸秋,都悄悄把摸来的秋果送到那些孤苦伶仃或者寡妇鳏夫最有需求的人家去。当然这些摸秋也不只是在农田的四只角上摸的。摸秋摸来的粮食瓜果不叫偷。
秋收也有很多讲究。家里的老人总要祝福在地里劳作的年轻人,边边角角留一点,给那些赶路的,讨生活的,留一点,以备必须只需。出门在外,都不容意,谁都会遇到一些难处。古旧的人车马慢,出趟门,三年五载也是有的,准备的物资总有很多欠缺。半路上漫坡里,捡到能吃的就饿不死,就能继续赶路。一路上都有这样的遗赠。不像现在,一个车就可以饥寒无阻。
阴历十月一过后,就乱坡。什么叫乱坡?就是坡里的庄稼谁都可以去捡拾了。过了这个节,哪块田里捡拾的庄稼就不再叫偷了。十月一之前,田四角也总有快要成熟的庄稼受损,玉米棒子没有了,大豆棵子被人拔掉了,也是经常的事。这些大都是那些过路的,嘴馋的,尝鲜的。也有很多城里人回老家或者出门旅游路过此地,顺带稍走了。种田的本地人,很少这样捎带着吃,第一是忙,第二也不当是稀罕物。
最常见的也还是树的果实总是要留一点。也有留给鸟儿吃,也有留给虫儿吃。整个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缺一样就多一样寂寞。王开岭还说:“爱天空、爱市井、爱草木、爱鸟虫、爱古今、爱神灵、爱路人……一辈子聚精会神,专注毫发,只知道爱,只埋头玩玩。有何不好?尘界的缤纷、热闹、蓬蓬勃勃、人世的动力、活性、快乐源泉,生命的元素、本义、真相迷根,难道不都涌向这儿吗?”
种田人,田有四只角,规规矩矩勤勤恳恳。种田人,田无四只角,却有悲悯之心,温情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