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5-3 11:07 编辑
瓜洲古渡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历代文人墨客却称其为江南。扬州的春天,柳絮轻似梦,丝雨细如愁。它的确也担得起“江南”这一美名。
去扬州旅游,人们大多选择在三月,我猜想,这一定与李太白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七绝有关;到了扬州呢,瘦西湖是必去的,因为这里不仅有白塔绿柳、碧桃琼花,更因为这里还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事实上,与其说游客是来此寻景的,到不如说是来此寻诗的更确切。正因为有这些优美的诗歌了然于胸,即使从未来过扬州,对善于联想的国人而言,这里却早已是他们心中的故乡了。
扬州除了瘦西湖外,还有一处常常被游客忽略了的景点——瓜洲古渡。对于留意古诗词的人来说,瓜洲古渡并不陌生。白居易、张祜、王安石等诗词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之作。这里也是因景成诗,而又以诗传景。
我首次听说瓜洲渡这一地名,并不是源于古诗词。我十几岁的时候普通家庭还没有电视机,其他娱乐活动也是少之又少。每天放学后,就趴在桌子上听那台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的节目。某天,听了一台广播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瞬间被播音演员那声情并茂的演绎打动了。特别是杜十娘在瓜洲渡口投江前,那字字泣血的道白,令闻者唏嘘不已。
一个风尘女子,饱尝人间屈辱,从而倍加渴望得到纯真爱情与幸福自由的生活,为此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她满怀新生希望的时候,却被自己托付终身的人,在风雪漫天的瓜洲渡口以区区千两银子卖给了浪子孙富。
生无可恋的杜十娘,望着自己曾经深爱的李公子撂下一句“可怜我十娘胸中有志,怎奈你李甲眼内无珠”后,把描金箱中价值连城的珠宝尽数沉入江中,然后自己也决然抱箱投江而死。剧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怫郁幽怨的台词句句催人泪下。从此也让我记住了瓜洲渡这一地名。
瓜洲古渡位于扬州邗江区长江北岸、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瓜洲古镇。那日游完了瘦西湖,自扬州大学西侧乘坐公交车,到邗江区***后再转一次车,来到了瓜洲渡。
瓜洲古渡分南北两个景区,中间隔了一条马路。整个景区四面环水,园内花木葱郁,亭台楼榭掩映其间,分明就是一座典型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徜徉其中,虽然满眼都是勾心斗角、雕镂绘彩的精美房舍与飞檐翘脊的宝塔,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园内的景观皆为近代所建,从中很难寻觅到真正有年代感的原始古迹。倒是在公园外,书有“诗渡瓜洲”字样的高大牌坊式门楼西侧的张若虚纪念馆里,游人可以系统地了解到古渡口的前世今生。
张若虚纪念馆里除了以国画灯光秀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那首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外,同时也以幻灯照片的方式讲述了瓜洲古渡的历史变迁。
瓜洲最初为长江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晋代露出水面,因其形似瓜而得名。沧海桑田,到了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随后陆续有百姓居住沙洲之上。唐开元年间,润州刺史齐浣,开伊娄河二十五里,沟通了长江与隋唐运河。瓜洲作为长江十字黄金水道上的交汇点,迅速发展为商贾云集的江边巨镇,从而成就了瓜洲千年古渡的美名。
清康熙末年,由于江流冲刷,镇江、扬州段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瓜洲开始坍江。到光绪年间,全部坍入江中。至此,昔日繁华的瓜洲渡,连同众多的名园佳景一同付诸江流,古迹无存。今天的瓜洲镇,是由原瓜洲镇北四里铺衍变而来的。
瓜洲渡又称“诗渡”,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张祜的“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还有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诗词佳句,都成为了一张张瓜洲古渡的精美名片。
另外,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红楼梦》里,作者曾数次提及瓜洲,并在书中创作了以瓜洲为背景的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以此推断,出生于江宁织造府的作者曹雪芹,一定与近在咫尺的瓜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春秋迭易,岁月轮转。有着千年古渡美誉的古镇瓜洲,已淹没在滚滚长江之中,当年那飞阁流丹的大观楼、气势磅礴的广陵潮也不复得见,只有瓜洲这个文化印记在国人心中未能磨灭。
从张若虚纪念馆里出来,已是中午时分。小镇的三月,水碧天青,景色宜人。独自行走在这富有诗意的街巷里,心中忽然生出丝丝感慨。感慨万物即有兴盛,就会有衰亡。当年的瓜洲古镇,曾经船来舟往,楼阁林立,甚至令帝王将相流连忘返,是何等的繁荣,没想到一夜之间竟付诸东流,未有留下一丝痕迹。桃夭梅老,岁月无情。
这样想着,已来到一家小饭馆门前。进去品尝一下小镇的特色美食吧,好给自己留下点儿念想,毕竟重来无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