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老曾,说到九八年,除了裁军五十万,其实当年还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就是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大抗洪。你们师上去没有?去了哈尔滨?参与了哈尔滨保卫战?部分兵力还驰援了佳木斯?好样的!那可是两场硬仗啊,能攻下来,真是不容易!
我的成长经历,老哥你多少了解一些。从入伍第二年开始,我就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了。后来,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分到我们师政治部宣传科当了两年报道干事。九八抗洪时,我刚到连队任指导员,随大部队上了抗洪前线。只是我们没去黑龙江,而是在吉林白城境内。对,就是死防死守白城的月亮泡水库。当时,位于嫩江下游的黑龙江省压力很大,如果月亮泡水库再保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日子,老天像被子弹打成筛子的烂水壶,不停地漏水,洪峰一拨儿接一拨儿,警戒水位被一再突破,险情接二连三,任务接踵而来,我和战友们真是累惨了。前后将近一个月时间,我们吃在大堤上,睡在大堤上,并且一直是和衣而睡,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有情况立马出击,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这期间,我一边带领全连官兵抗洪,一边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抽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也不管文字或是图片,更不论广播或是电视,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快捷怎么来,陆续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军区《挺进报》和其他省级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新闻稿件。抗洪结束后,我立了个二等功。
参加抗洪那些日子,累着感动着。为什么这么讲?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那段时间,老百姓对军人真是好得不得了。月亮泡汛情最为紧张的那几天,我们当兵的在最危险的堤段没日没夜地加固或堵塞管涌,当地父老乡亲全力做好配合和后勤保障工作,部队有什么需要,或是遇到什么困难,老百姓二话不讲,绝对是付出真心、竭尽全力。
有一天中午,由于气温偏高,加上过度疲劳,我们团一名战士晕厥过去。卫生员还没来得及靠前,一位大妈、两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妇女先扑了过去。大妈流着眼泪,抱着那位年轻的兄弟,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呼唤着;两位年轻妇女也彻底放下羞涩,一个脱光战士的外衣做着心肺复苏,一个口对着口实施人口呼吸。也不知谁叫嚷了一句,说是奶水能够解暑,两位年轻妇女中的一位刚好处于哺乳期,一点也没犹豫,当即掀开衣襟,当众掏出丰盈挺拔的乳房,把奶头塞进了那位战友的口中……那一刻,整个防洪大堤安静下来,人们都以崇敬的目光,向那位年轻妇女表达着敬意。我们的不少年轻战士,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政治教育课上,领导们总讲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养育和哺育了我们,以前总觉得这话过于虚幻,但在那一天,在月亮泡水库的防洪大堤上,我和战友们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蕴含的深意。
老曾,你琢磨过没有,在对待军队和军人的态度上,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很有意思。和平时期,不打仗、无大灾的时候,一些老百姓对军队和军人格外苛刻,军人购票优先他们有意见,军人候车优先他们有意见,军人旅游免收门票他们有意见,军人调整工资他们有意见,总之,只要国家或地方***出台优待军人的特殊政策,总会有人出来说三道四,总是强调军人应该走在社会前列、不该与民争利等等,反正反对的理由多得很。可一旦发生战争,或是洪水、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只要人民子弟兵一出动,不安的社会情绪很快就会稳定下来,人民群众对军人的态度会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赞誉之词四溢,拥军热情空前,企业送手机送矿泉水,老大妈送煮鸡蛋送防暑汤,出租车免费接送军人,类似的场景数不胜数。九八抗洪时,你们师参与坚守的哈尔滨,不是发生过老百姓把家里珍藏的茅台酒拿出来非要抗洪官兵喝的真实故事嘛。
老百姓在不同时期对待军人态度的鲜明反差,有人分析了这么几条原因: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带来的价值多元,谁有钱谁就有地位;有部分军人转业或自主择业后不适应或者挫败,带来社会对军人这个群体能力素质的怀疑;有一批军中将领腐败落马带来的信任缺失,腐蚀了老百姓对军人的认可;还有长期和平环境对军人地位的侵蚀,没有打过仗的军人注定难以赢得社会尊敬的目光。
上述观点,无疑是对的。可我个人觉得,军民关系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鱼水深情,除了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不再像战争年代那么密不可分,除了军队自身应当反思拥政爱民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国防教育体系、完备且可执行的军人荣誉制度、军***益保障机制、社会舆论导向还有不少短板。双拥工作抓了好多年,但基本还停留在定期评选双拥模范城这个表面工作上,军队有关部门有心无力、地方有关部门有力无心,包括其他类似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就拿给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标识牌、给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家里送喜报、春节登门走访慰问军烈属,这些传统的拥军优属举措,很多地方都没落实到位,并且越往下落实越差,尤其一些偏远乡镇和村子,这些老传统基本上丢光了。
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要实质性走开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让军地真正对接起来,据说还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包括组建类似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专业部门。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对我们这些现役军人和数百万退役战友来讲,都是个利好消息。至少,它传递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包括退役人员在内的全体军人受到适当优待,让军人成为一个令多数人心驰神往的职业,应当指日可待。
【桐言无忌】
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有一种力量在悄然生长、迅猛不止!这是军人的力量,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难猝然临之,他们昼夜兼程千里驰援。汹涌澎湃的河水中舍生忘死的是救人的军人门;疫情前线上,随时有可能献出生命却依然坚守在岗的是我们可爱的军人们;地震现场,冲在最前端的、也是最危险的是我们的部队官兵;他们累得甚至站立都能睡着,他们饿得一块凉冰冰的馒头块儿已经是奢侈。每个获救的姓氏,每一笔画都流淌着你的血液。“洪峰一拨儿接一拨儿,警戒水位被一再突破,险情接二连三,任务接踵而来,我和战友们真是累惨了。前后将近一个月时间,我们吃在大堤上,睡在大堤上,并且一直是和衣而睡,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有情况立马出击,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军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无论何种情况,为你扑进过风雨,冲进风沙的是他们,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他们在毅然逆行,与死神抗争,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接力下得以延续。他们从不后悔参与这么艰苦的救援,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伟大,而是努力让祖国的人民生活得更平安、更幸福!
在大灾大难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悄然生长,有一面旗帜在高高飘扬,他们是军人的力量,他们是军魂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