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紧张得让人窒息的工作节奏,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方便快捷的就餐方式,年轻人甚至连谈恋爱的耐心都没了,玩起了什么闪婚或闪离。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没完没了地忙于工作,没时间休假,没空探望父母;是我们被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彻底绑架,不再去逛书店,也没了耐心安静读完一本纸质书刊;是我们失去亲手制作或用心找寻美食的源动力,心不甘情不愿却又飞蛾扑火般屈从于各种方便食品。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已然被外卖小哥和劣质快餐所绑架,宁愿把大把时间浪费在手机或游戏上,也不乐意自己下厨房做顿饭吃。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似乎不再存在什么饮食男女,更无心思学习厨艺,不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快递小哥就是他们的至亲至爱。 一切都空前便捷起来,这是我们所处时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外在表现,亦是我们个人拼搏进取、走向成功的不二选择。但问题在于:我们真需要那么忙么?方便快捷真的成了生活的唯一意义所在?或者不如问:我们忙到点子上了么?是不是还可以如此追问:我们有没有虚伪地假装很忙很努力? 对习武者,武功唯快不破;对生意人,时间就是金钱;从国家层面看,抢占科技创新、军事变革的制高点,同样强调一个“快”字。速度与激情,效率与效益,似乎世界本该如此,世界确实应当如此。 可对于个体,对于每个人短暂并且无法重来的生命之旅,如果单纯追求一个“快”字,即便没有赶着去投胎的自虐之虞,至少是对自己、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疼惜。 真的需要偶尔停下来,或者抽出一点时间想一想:可不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之旅不那么匆忙?能不能够让高度紧张的生活发条稍微慢那么一点点? 其实,学会慢下来,并没什么大不了。工作之轮不会因为放慢节奏而耽误靠岸,生活之舟也不会因为降低航速而偏离航道,一切都会沿着固有的轨道有序向前。 正所谓忙中出错、快易生乱,恰如其分地控制工作节奏,把问题思考更周全一些,把措施定得更周密一些,细工出慢活更出精品,最终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而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不让自己那么紧张,换来的不只身心愉悦,还有读书品茗、聆听音乐等难得的闲情逸致,以及欣赏自然美景的闲暇心态。 真的不必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工作了了谁都会正常推进,上班时认真尽责、休息时尽量放松,尽可能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或许是每个职场人应当研修的实用哲学。 比如,不要总是追求出行速度,高铁和飞机固然快捷,但也要有乘坐绿皮车或长途汽车的淡定心态,拉长旅行时间,在放慢的生活节奏中品茶读书听音乐,抑或看看移动缓慢的窗外的风景,累了打个盹,或者干脆去和周公约会,不急不躁,好不惬意。 那一次到承德出差,返回石家庄时,不只一个人建议,说是坐汽车到北京,再转乘高铁回石家庄,说是这样至少可以节约一半时间。我不为所动,以担心久坐汽车诱发腰间盘突出为由,坚持选择行程将近1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 实际上,我对他们建议的出行方式并不陌生,行程一致,只是对调了起点和终点。高铁和汽车来回折腾,加上中途吃饭的时间,最终也就少花了三四个小时,效率没提高多少,人却累得够呛。
2016年10月12日草于K7758次列车,2021年7月29日下午完善于D1612次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