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6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6-2 19:18 编辑
某年月日,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我看到几个九零后在那里打闹,那无忧的笑声不时的朗朗四溢,他们可能不知道,在过去的某一个时辰,一个君王很惬意的微笑着,在观看牡丹丛中的美人,那个美人就倚在这亭北的某一处栏杆旁。 这是在兴庆公园中,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沉香亭,或者姑且说就是美人“倚栏杆”的那座亭子。其实这个亭子究竟在哪里,那个美人究竟是倚在哪个栏杆旁,已经不重要了,后人立起的这个符号,只不过给人提供了“解释春风无限恨”的一个场所,一个寻觅留在历史里的那段情怀的意象,一个偷窥意淫那幅画面的空间。 每当我看到这个“恨”字,我总会想起马嵬坡那凄惨的一幕,而那时的那个“恨”,与此时的这个恨,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此时的“恨”,尽管“无限”,但是可以“解释”的;而马嵬坡之恨,却是遗恨千年了,永远的无法释解。也许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这种“恨”,归根结底是一脉相承的,与之有关的最后三个人的结局都是那么空留遗恨在人间了。 李白因这三首《清平调》而获罪(一种说法),被弹劾影射贵妃,遭谪后浪迹天涯,捉月醉沉他乡;杨玉环这个绝代佳人也受难于“安史之乱”,被赐缢死在马嵬坡;唐明皇更是被迫让出了皇帝宝座,在极度抑郁中结束了自己曾光彩夺目一生。时耶?势耶?命耶? 人生实在是一种痛苦,有牡丹、美人相伴的君王也在那里“无限恨”着呢,何况那些无法“解释”、百无一用的书生呢,李白不过是书生论道罢了,真给他安排个地方大员的职位,恐怕将来他真正恨的是他自己了。他充其量也就是个诗人、一个“酒中仙”、一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富有激情的热血汉子罢了,他只不过把自己臆想成了治国之栋梁了呀。 我很奇怪在李白的这重视角里,怎么会出现这个“恨”字,他从香花美人陪伴的李隆基那里究竟看到了什么,尽管他很巧妙的把那层“无限恨”“解释”掉了,他是否也在预言后来那个无法解释的“无限恨”?那个马嵬坡前的生离死别的无限恨?这个“恨”,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无限醋意在无法释怀,是不是面对自己人生旅途的诸多无奈而做着角色转换? 人流一波波的在涌入那个亭子,又一波波的离去,这段故事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凝固在那里,不用做过多的解释,人们都在着捡拾自己的体验,都在想象着那个倾城的美人从眼前流过,你可以伸出手去,却无法触摸,只能穿过一千年的风尘,各自擦肩而过。 我是绝不相信李白会因这三首词获罪的,我是绝对相信唐玄宗的欣赏水平是超一流的,他应该是很理解李太白,也应该很喜欢他那些激情四溢的诗词。读过了这三首清平调,谁能分得清哪是花哪是人呢,她们已经浑然一体了,已经相互交融了,它理应受到艺术家李隆基的由衷称赞而不是相反。 “沉香亭北”何处寻,乱花摇落羽纷纷。指点贵妃倚栏处,妄说天宝旧时人。 一个童音在背后稚稚的响起: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我没有回头,沉香亭而北,逍遥而去。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