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1-2-4 07:12 编辑
这几天因为这个叫贾浅浅的诗人,她的诗作引起的各方的议论。我觉得姑且称之为一种文学现象也可以。对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这很正常。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质疑或者批评都是宝贵的存在。
其实我个人感觉,人们议论的焦点并不完全在于她的诗的本身,而是让人们感到无法沉默的是,这种有着错别字,有着露骨大胆的描写,甚至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不适的诗作,怎么能堂而皇之的成为正规出版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不遗余力地在吹捧,在歌颂着赞美。
当然我一直觉得客观的说,这仅仅是她诗作中的一部分。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必须要申明一个我自己的观点,就是即便是拿出她的几首诗的点评,也不存在什么断章取义。
对于好人们会给予好的评价,对于不好的人自然也会有不好的评价,这就是我昨天的那篇文章里说过的一个观点,不要轻易去怀疑这个世界上善良人们的审美和审美取向。
事实上人们在谈论这个诗人和她的诗作的时候,是有很多困惑和焦点的。比如她的这些诗真的是那么好吗?真的值得那么多诗评家,作家趋之若鹜的去歌颂去赞美吗?没有人去否定她诗作里好的一面,同样为什么不可以议论她诗作那些不好的一面呢?对所有的事物,人们都有权利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质疑或者不屑。
其实从我的个人理解的角度,我认为在谈论这个文学现象的时候,人们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些失望和无奈。如果是这样的诗作,都要有人为她去研讨,为她站台为她歌颂,我确实觉得是我们这个时代出了问题。
当然这里面不排除其父贾平凹有没有背后推手的问题。其实即便是有推手,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正所谓举贤不避亲,这也不是不可以。猫养的猫亲,狗养的狗爱,这是伦理之情,可以理解。
理性的讨论有助于对这件事情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和认知,我不认为所有对她的诗提出异议的都是抱着什么过不去的,仇视的心态。所以这几天我陆续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洗地倾向的一些文章,我个人感觉有点荒唐。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要知道这些诗作都是正规发表的,也可以说是正规出版物合法的。那么既然是这样,人们当然有权利对她的文字能力和水平,对诗歌表现出来的倾向,或者是给人感官带来的感受,有权提出自己的异议。
所谓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贾浅浅那些被例举的诗作,说实话,真心的不如几岁孩子的童言无忌。而这样糟糕的文字居然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合法的出版物,我不知道是嘲弄了谁的智商,或者说是不是对出版商对出版社的一种嘲弄。
所以人们当然有理由去质疑,去怀疑,这背后有没有名堂和文章。
好的事情就是好的,经得起考验,不怕任何的疑问和质疑。本身就不健康的,别人就该批评就该指责,就该对此表示出不屑。这才是正常的社会形态最该有的东西。
所谓文学就是人学,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折射出人的情感世界,都要反映出一些东西。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贾浅浅的诗歌“说三道四”的时候,希望那些迫不及待的出来辩解,或者我认为是洗地的一定要想清楚,既然你可以洗地,别人当然就可以质疑。
虽然说文学是相对比较高雅甚至神圣的,但是不贴近百姓的生活,不贴近真实的人生,哪里来的生命力?可是粗鄙,肮脏,甚至下流,不入流注定会为普罗大众所拒绝。
去年发生的那个某地公安厅的副厅长写的那本《平安经》的闹剧事件,就是最好的回答。
所以在理性的讨论贾浅浅诗歌这个文化现象的时候,我觉得应当给人一个更信服的回答。
“我惊讶她在这样的年纪,就几乎顿悟出了生命的至理,人生的三昧。”如此一来,贾浅浅不仅成了一个超越时代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个伟大哲人。”
上面这段被我加了颜色引号,引用的文字。源自于某位批评评论家对贾浅浅诗歌的赞美。这种肉麻的赞美,把某些文学评论家们的底裤扯的七零八落,看到的是毫无底线。说的再不客气点,已经丧失了该有的操守。肉麻的恨不得穷尽鼓吹之情,马屁之意,这样真的好吗?这样吹自己脸不红吗?
一直以来,我认为好的诗歌应当属于时代,属于那些真正有着灵感和激情,属于那些有着瑰丽想象,属于那些理性的愤怒和清醒,属于那些高度的凝练和明快……
但是恕我直言,看起来就是一种奢望,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人们对贾浅浅诗作表示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其实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对当下文坛的某种失望和无奈罢了。
就是这样!
2021年2月3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