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而不敢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议者以为蝗虫多,除不可尽;上亦疑之。崇曰:“今蝗满山东,河南、北之人流亡殆尽,岂可坐视食苗,曾不救乎!借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上乃从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山东蝗复大起,姚崇又命捕之,倪若水谓:“蝗乃天灾,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刘聪时,常捕埋之,为害益甚。”拒御史,不从其命。崇牒若水曰:“刘聪伪主,德不胜妖;今日圣朝,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不入境。若其修德可免,彼其无德致然?”若水乃不敢违。五月,甲辰,敕委使者详察州县捕蝗勤惰者,各以名闻。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
《资治通鉴》
释义:唐玄宗时,山东大起蝗虫,老百姓有的在庄稼地旁烧香跪拜而不敢去杀灭蝗虫。宰相姚崇奏请皇上,派遣了御史官员到受灾地区去督促灭蝗,捕捉到蝗虫挖坑埋起来。朝廷里有人议论说,蝗虫太多,捕杀不可能尽除;玄宗皇帝也疑惑起来。姚崇说:“现在蝗虫遍布山东,黄河两岸的人民流亡无数,哪能坐视蝗虫把庄稼苗吃尽还不去救灾么!即使消灭不完蝗虫,也比滋养成灾强得多。”玄宗这才答应灭蝗救灾。副宰相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怕伤了天地间的和气,姚崇说:“古时候的楚惠王误吞下水蛭却把病治好了,孙叔敖杀了两头蛇而得到福荫。你怎么不忍见到蝗虫的灭绝,而忍心看到百姓被饿死呢?如果因为杀灭蝗虫而引来灾祸,我姚崇一力承担!”
第二年,山东的蝗灾又大面积的起来了,姚崇仍旧命令捕蝗。汴州刺史倪若水说:“蝗虫是天上降下来的灾害,不是人力所能挽救的,应该修德禳祷它。后汉的刘聪时代,遇到蝗虫常捕捉埋起来,结果蝗灾更加厉害。”倪若水不但发表这样的言论,还拒见御史,不执行灭蝗的指令。姚崇发公文告诉倪若水:“刘聪是假主子,德行亏缺就不能战胜妖孽;现在是圣明的朝廷,所以妖孽不能胜过盛德。古时候优良的地方官,蝗虫不能进入他治理的地方。要是简单的修德可以免除蝗灾,那现在这样大面积的蝗灾,都是那里的地方官无德所致么?”倪若水这才不敢违抗命令。五月间的甲辰日,皇上委派使者详细考察受灾的州县,对捕杀蝗虫运动中勤劳或懒惰的官员,把每个人的名字上报朝廷。由于这样,连年的蝗灾,才不至于出现很大的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