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零 于 2019-5-12 13:27 编辑
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这真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的电影,我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看《我不是药神》,里面王传君演的吕受益死的那一段。这部电影,我从头到尾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感觉,有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绿皮书》里的黑人音乐家唐,在种族歧视下,不得不维持自己可怜的尊严做巡演,他在途中看到他的种族其他人群,堕落,流浪时的那种无力感,大概是一模一样的。生而为人,却经历着不同的命运,屏幕上的战争,难民和孩子,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吗?
我第一次听说黎巴嫩这个国家还是在念书的时候。那时我看了一本关于女性英雄的历史读物,上面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开着一辆炸弹车冲向敌军,壮烈牺牲了。我对那个少女的临终遗言印象深刻,她说:我不幸生在了这个国家,我却有幸将我的生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她死的时候好像是八九十年代了,我那时非常震撼世界上竟然还有国家在发生战争,我以为早就世界和平了呢。
后来我渐渐了解了一些中东的历史,再后来,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叙利亚,黎巴嫩就成战乱的代名词。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都信奉伊斯兰教,很多媒体已经将伊斯兰教徒描述成了恐怖分子。战争是从哪里开始的?宗教又是怎样走向异化的?这些我知之甚少,我只知道唇亡齿寒的忧虑,会永远笼罩在每一片天空之上。
影片一开头,是一群玩打仗游戏的孩子,他们手持各种自制的假枪穿梭于肮脏杂乱的街道,巷角,追逐,打闹。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这些孩子的眼神是没有天真烂漫,只有忧郁沧桑和麻木。
然后镜头一转,一个满脸稚嫩孩子被拷上手铐带出了监狱。随着孩子被带上法庭,法官开始询问,叙述,故事开始了————
赞恩,一个普通的十二岁小男孩,来自于黎巴嫩难民家庭。他有一个长年在坐牢的哥哥,和一群分不清相差几岁的妹妹。最小的还抱在妈妈怀里,没空照看时,就用铁链子把一只脚拴起来,像拴了一只小狗那么自然。
赞恩在坐牢期间通过拨打求助热线将自己的父母给告了,他在法庭上说:我要控告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生下了我。
生而有罪吗?赞恩的发问振聋发聩。在所有的宗教中,生命都被当做是最令人欣喜的礼物来对待,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史诗般的意义。可鲜少会有人怀疑,生下一个生命是有罪的。
于是,我们随着影片开始了赞恩平常的生活。赞恩一家住在摇摇欲坠的混凝土高层建筑里,这里除了贫穷肮脏,一无所有。遍地都是野蛮生长的孩子,无所事事的父亲,和挺着孕肚焦虑抓狂的母亲。十二岁的赞恩不仅要承受繁重的杂货店打杂工作,还要照顾自己的妹妹们。他常年沉默着,忧郁着,眼神充满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浓浓的忧伤。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十一岁的妹妹萨哈已经成为少女,他拼命教她隐瞒自己来了月经的秘密。然而,萨哈还是被杂货店老板用微薄的彩礼给娶走了。他帮助萨哈逃走未遂回去,母亲竟然训斥他胡闹,母亲说萨哈是去过好日子的,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带给这个家帮助了。
萨哈痛哭着被载走了,赞恩离家出走。路上他遇到了好心的埃塞俄比亚难民哈瑞,她是一个未婚妈妈,每天把孩子藏在厕所隔间里,努力赚钱想换取合法身份移民。
哈瑞在一次身份检查中被抓,赞恩带着年仅一岁的小婴儿约拿斯艰难度日。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抛弃小婴儿,直到他们被人扫地出门,居无定所。为了让小婴儿活下去,他不得不把把小婴儿送给了偷渡客。分别时,他哭了很久。
一边是亲生的父母毫不留恋地为了彩礼撵女儿出门,一边是赞恩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婴儿挣扎度日,多么讽刺的对比?生和养,哪一个更加重要?
赞恩回家去找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妄图能够逃出国去。却遭遇父亲毒打,并惊悉妹妹萨哈因为生孩子死了。他拎刀出门找杂货店老板寻仇,最后锒铛入狱。影片至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拍摄血腥暴力的场面,可你依然可以从摇晃的镜头里感知悲愤的力量。
可面对代表文明,公正的法官,辩护律师,又没有人能够理清这杂乱的一切。赞恩的父母说:我们就是一群虫子,我们没有身份,就注定要痛苦地活着。赞恩的母亲对女律师说:你没有像我这样生活过,你没有资格批判这一切,因为你们永远也不会过这样的日子。
战乱是谁造成的?难民是怎样产生的?赞恩一家的生活,只是千千万万个难民的缩影。你可以指责他们毫无节制地生育,自暴自弃地生活,但如果你也深陷其中,你会做得比他们好吗?谁也不能保证。
我忽然想到另一部难民题材的动画电影《养家之人》,同样是难民,养家之人中的父母,和赞恩的父母是多么不同,你能批判任何一个或是赞颂任何一个吗?
生而有罪,生而不同,这部电影,让每一对父母深思。和平是多么可贵,生而为中国人,我很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