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9-2-21 11:31 编辑
干脆“一马红尘妃子笑”吧
近日,某自媒体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要读成“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jì)红尘妃子笑”要改成“一骑(qí)红尘妃子笑”等等。 自媒体你信或者不信都行,当然,这是不是投石问路,或者放风寻味就不好说了。
其实,语言是一种互相交互影响,感化变异的东西。尤其是语音的流变均属于正常。折腾了这么多年的“汉字简化改革”,确实收到了实效,去年一朋友从台湾带回来一本读物,都是繁体字的,看的我那个累啊,总算勉强能看下去。不吹嘘,估计很多人是看不得这类的书籍杂志报刊了。
按照现代人多数的理解是,越简单越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太多快字头的东西,快餐,快递,看起来大家都很有时间感,一个个忙叨叨的。
事实上到底快没快,也很难说。
把一些约定俗成了几十年的东西一点点改掉,美其名曰为了避免歧义,适应大众语言习惯,这理由也不能说不对。而这次要修改读音的理由据说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
既然有这个意向,就极有可能是真的,我倒是不怀疑这个自媒体披露的这个东西。汉语音韵学是个挺复杂的学科,当然,不知道当下还有没有人学这个东西。不属于本文要说的话题,先且略过。
说实话,传统的未必是好的,但是,我们这一路走来,也早就没把传统当成什么,所以,改个读音或许有人会说:多大的事儿。还真是,你不较真它真就不是个事儿,你若较真,事情或许就值得一说了。
在这么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这些读法基本有点古文底子的都知道,多音字也是汉字的一个特色。我们不缺专家,专家们也想破脑子做着大一统的好梦,如何用最简单的读法,来统一。
但是,这么改是否让天下华人都人可,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古诗词的读音是按照一定的韵律、语意,改了就为现代人理解造成麻烦,产生歧义。是不是都改成一个字只能有一个读音,只能有一个意思,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都是一样的就整齐划一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峡),这是古音麻部,整首七绝,符合韵律,如果真的要改成(xie),那杜牧的这首七绝可就一文不名了。古代指称一人一马为一骑(ji),非要改成一骑(qi)显然就不伦不类了。凡此种种,不说也罢。
专家们总是要与众不同的,既然那么钟情于大白话,干脆更实在点:
一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白话嘛,多直观,不绕圈子。
要不专家们看看银行改银xing,或者人行道,改成人hang道如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儿专家们会有成就感的。 2019年2月21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