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秋季六个节气中,最末一个就是“霜降”。谚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一到,秋季进入尾声,随之而来的是寒冷的冬季。从此,人们就要吃饱穿暖,准备抵御朔风来袭。
看一眼我家的小柿子树,我就知道今年的霜降日快到了。这棵柿子树,是房子的原主人栽种的。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吃果”,买房的那年,柿子树又矮又细,叶子稀稀疏疏,毫不起眼。说实话,当时我也没认出那是棵柿子树。就在去年,柿子树欣欣然开了黄白色花儿。花儿落了,翡翠般的绿柿子缀在枝头,令我喜不自胜。我围着柿子树转来转去,百看不厌,直到收获了六个圆滚滚的红柿子,我才心满意足。迫不及待把看似成熟的柿子摘了下来,咬开一尝,涩涩麻舌头。
今年,柿子树忽而变豪爽了,翻倍回馈我对它的殷切期望。 这几天连续下冷雨,柿子树的叶子纷纷飘落,只剩下十二个橘红色的圆柿子结结实实地挂在那里,很有“红运当头”的韵味儿。今年我学乖了,不再过早觊觎它们。“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这是人们的经验之谈。过了霜降,柿子们在枝头自动脱涩、变软。变软的柿子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柿子是水果中的另类,即使成熟了,它也不肯立即贡献甘甜,而是慢慢收敛涩味,好像是在考验人们的耐心。 俗话说,“吃柿子捡软的捏”,只有变软的柿子才是真正熟透的柿子。
在我们老家,大部分农户种柿子树。柿子多了,脱涩方法也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喷洒酒精。喷上酒精的柿子密封保存,一个礼拜后,个个软乎乎的。当地人吃软柿子,吃法很时髦,和吃果冻一样,用吸管吸食。吸完柿子汁液,柿子皮里剩下几枚柿子瓣,柿子瓣不能吸,咬一口,脆生生的,滋味很不一般。有一年,我家柿子树丰收,父亲摘了一百个柿子放到纸箱里保存,等我回家拿。我明白父亲的心思,他希望我“百柿顺心”呢!我把柿子带回济南后,拿到单位分给每个同事俩柿子。同事小王悟性很高,立刻说,这叫“柿柿如意”呀!
柿子,几乎人人爱吃,古代人更是奉为至宝。“梯斜晚树收红柿,简直寒流得白鱼”,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的诗句。踩着梯子摘柿子,那感觉好像是在冷水中逮住了白鱼。白鱼,古称“莳里白”,色莹如银,口味鲜美,是食客们的最爱。柿子,外表喜气,内里甘甜,是大众化的水果。诗人拿柿子和白鱼相比,想象力真是够丰富的。
柿子的成熟期是在霜降时节。霜降到了,吃柿子,这也是自然规律。沾了季节的光,柿子树还有个官名,叫“凌霜侯”。这个封号与大明皇帝朱元璋有关。当年,朱元璋十分落魄,连顿饱饭也吃不起。有一次,他经过一个村庄,实在饿极了,就爬到旁边的柿子树上摘柿子吃。那天,正是霜降节,柿子树仿佛受了某种感召,棵棵红红火火,个个甜甜蜜蜜。朱元璋饱餐一顿,来了精气神。后来,他成为天下之主,不忘那棵柿子树的“活命之恩”,传令下去,封了那棵柿子树当了树官“凌霜侯”。这还不算,朱元璋还要求当地百姓每家种两棵柿子树。
柿子树能封官,实力不可小觑。《酉阳杂俎》记载,柿子树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柿子树长寿,这是有据可考的。在我国各地,分布着无数高寿的柿子树。最有名的一棵,是陕西省富平县境内的“柿寿树”。这棵柿子树,树龄高达千年以上,至今鲜果不断,年产百余担。 柿子树叶,大而扁平,在叶片上题字,是很萌的行为艺术。我曾见过网上有人晒出的特大号柿子叶,比成人的巴掌略小点。古代有个叫郑虔的书生,酷爱书法,家贫无纸,就去柿子树上摘树叶代纸用。自己家里的柿子树叶不够用,他就搬到柿子树多的寺庙住。柿子树叶如此有用,书生肯定把柿子树叶当宝贝对待。
按理说,柿子树叶都能成为宝贝,柿子更应该是宝贝吧?那也未必,柿子也有一文不值的时候。吴承恩写《西游记》,写到了一座七绝山。这七绝山上的柿子树郁郁葱葱,密密匝匝,形成了特殊景观“稀柿衕”。山上的柿子树每年都能结出千千万万的柿子。附近人烟稀少,没人来采摘,柿子们只好变成废物,年年烂掉。时间久了,七绝山变成了一条臭气熏天的淤泥河。唐僧师徒经过这里,无法通过。于是,大家伙引诱猪八戒利用自身优势,变成大胖猪,用巨大的猪头拱开这些烂柿子。师徒四人在“柿子沟”里前进,方才成功穿越七绝山。在我印象中,86版《西游记》并没有猪八戒拱烂柿子的镜头出现。不知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拍摄环境呢,还是导演不忍心浪费掉大批量的柿子?
我读过一篇《留一些柿子在树上》的文章。丰收的季节,韩国人摘柿子,总是要留下一部分在枝头。这些挂在树上的柿子,不会和七绝山的柿子命运一样,白白烂掉。这是聪明的人们给喜鹊准备的过冬食物。没有这些食物,喜鹊就会因为饥寒交迫而亡。没有喜鹊,柿子树上的毛毛虫就会猖獗。喜鹊有柿子吃,人们才有柿子吃。这件事说明:凡事留有余地,结局就会皆大欢喜。
受到启发,等我家的柿子变软了,我决定不全部摘掉,我要留下两个柿子在树上。我家也经常有喜鹊来觅食。喜鹊是吉祥鸟,柿子树是喜庆树。喜鹊登枝,事事如意,想想都觉得美。看了看日历,还有七天就是“霜降”节。我来了兴致,写下一首打油诗,曰:“秋季到来百果香,绝大多数进了仓。唯有柿树挂灯笼,日日等候寒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