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6-3 10:06 编辑
艺术学校周边是一片农民公寓。隔着一条街是繁华的商业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小区,都是近几年新开发的。这种城中村的格局可以看出城市扩张的迅猛。以前城市中心方圆不超过五里。
这个片区的农民公寓还是早年间的样式。大多是红砖铺就。外头裹一层粗糙的泥灰。时间长了,墙皮就像老人的脚皮一样剥落的一块一块。可见这里发展的比较迟。
先前艺术学校旁边是个二流的技术院校。后来院校搬走了,这附近的农民公寓迅速地跌落到经济大萧条的地步。不少针对学生郎的店铺陆续地关张,剩下的也只是苟延残喘地守株待兔。
两三年里,以前的水煮店廉价成衣店小商品店小吃铺低档美发店渐渐地转向了其他的项目。一条小巷子里,前后有两家成人用品无人销售终端。两家废品收购,一家快递,一家无人洗衣店,还有三家早点铺子。
最近,又看见一个小门脸,距无人售卖成人用品终端大约十几步的样子,开了一家小的美发店。玻璃门上贴着冷气开放字样。半开着,很居家的摆着一张粉红的单人贵妃椅。我大概路过了四五次后,才看见店主的样子。黑短裙包着丰满的肉身。趿拉着高跟拖鞋,脚趾头上斑驳的豆蔻指甲油。路过第七趟时,才顿悟,这是个坐店娼。
再路过时,就不大敢肆无忌惮地打量人家店里的摆设了。我好奇心重,同时也腼腆。这样扭捏的矛盾,就像郝思嘉里的某太太,白瑞德以不名誉的方式解救了她老公,她第一关心的却是窑子里是不是真的挂有水晶灯,她们穿的是不是大红色的裙子。
店主没穿过红裙子。打扮其实偏素净。模样也一般。有一次中午,看见她蹲在店门口用电磁炉炒菜。辣气肆意。
辣椒会是催情药吗?我还蛮不要脸的思忖了一番。
再几日,在美容店隔壁又开了家小店面。门口蹲着一块硕大的方形广告灯牌。红底白字,锁扣 ,换拉链,收裤脚.....便民服务。门口一架老式缝纫机。一面相沉静的中年妇女紧抿着嘴,哒哒哒哒地踩着踏板。
这种排列非常的符合犹太人的商业风格。而不是中国人喜好的酒吧一条街的扎堆捆绑模式。犹太人讲究一条街上尽量避免同行。
艺术学校的校长应该松了一口气,起码在未来两三年内,这儿不会发展成红灯区。而且是低档的廉价的不入流的红灯区。学校里的姑娘们,一个比一个更鲜嫩。她们配的上古驰香奈儿。配的上四个圈三叉戟。唯独不能是这种黝黑的门脸里平淡无奇且上不了台面的生涯。
我倒不是瞧不上这两店主。只是觉得青春好像应该更值些钱。店主们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面色即便不是晦暗,也不水光乱颤。
花季已败。是宝二爷说的死鱼眼。是世人说的残花败柳。开在这一片断壁残垣一样的区域。
无法想象,她们看到艺校的姑娘从门前路过是个什么心境?
许是早就死水不澜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