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长长记忆里那些永恒的故事(13)
查看: 333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长记忆里那些永恒的故事(1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5-30 08: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7-5-30 08:55 编辑

                        

                                  长长记忆里那些永恒的故事(13)

1.

       早早醒来,我没有急于起床,而是静静的仰面朝天躺了十分钟左右。这不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只要醒来,绝不会在床上多呆一分钟。而现如今,我每天都会用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躺在那里,并非恋床,而是利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这几天想的最多的就是《长长……》这个系列该如何展开。

       毫无疑问的是,写到这里,我欲罢不能。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那些曾经模糊的往事,会突然渐渐清晰无比,到了这样的时候,唯有把它们写出来,才算是最该做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这些貌似琐碎的,拖沓的人生故事,可能真的不具备什么代表性,就是普通人生活走过的路和留下的足迹,而且,我也不是怀着想一味去讴歌的心态,来完成这个系列的。

       但是,我该记录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往事,没有特别的理由,因为这一路走过,这些往事,那些往事里的人,早已经成为一种深深的烙印,镌刻在我的内心。

       1971年7月我们家搬入不久,先是房东大伯带着癫痫的二哥来治疗,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也是有限,另外就是二哥的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已经成为沉疴,基本没有治愈的希望。

       我相信,房东大伯和二哥是带着深深的失望离去的,可是,尽力之后,我们也很无奈。记得房东大伯要走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带着我去了他们住的那所开在医院正门不远处,沟口的小旅馆,把他们接到了家中,母亲做了一桌子酒菜。

       很沉闷和无奈的一场酒。

       房东大伯端着酒杯沉吟许久:兄弟,弟妹,我家老儿子这病啊,你们都尽力了,我和你嫂子谢谢你们,死生由命,大家谁也没别的办法。

        夜色阑珊中,我们一家人站在家门口,看着大伯和二哥踟蹰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就此永别!

       所以,几年后,我听到二哥走了的消息之后,我不算吃惊,只是觉得人生我们注定有这样的无奈。熙熙攘攘,你我皆来过,先行后走无非有时间的差异。

        或许这就是见惯了生离死别之后,人渐渐的对人生沉淀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解或者情感吧。房东大伯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无法抹去的具象,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就那么一直鲜活在我的内心里。无论普通还是平凡,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和书写属于自己的,带着时代痕迹的人生。

2.

       送走了房东大伯和二哥后不久,老家山东来了一个病重的亲戚。他是父亲的堂兄,我的大伯。他得得是脉管炎,也是一种陈年老病,积累到了最后。

       大伯和他的二子一起来的,很快就住进了医院。我有时间,就翻过小山给他们送饭。

       看了大伯的病,我非常吃惊。

       一双腿的膝盖之下,基本都呈黑褐色。现在我知道,这是血管栓塞导致的后果。最严重的是,大伯的双脚,基本溃烂坏死。没有了任何知觉。尤其以右脚为重。我亲眼目睹的那一幕是,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几乎没有任何的麻醉过程,直接把坏死的脚掌锯掉。

       父亲很郁闷,毕竟是他的堂兄。

       山东大伯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在经历了手术,清创以及疏通之后,医生们也是尽力了,老家来人一道把大伯接走了,一年后,大伯离世,不到六十岁。

       一九八七年,我陪退休的父亲回了趟山东老家,特地去给大伯扫墓。父亲老泪横流,嘴里喃喃的说:老哥哥啊,你受罪了。

       大伯的孩子们,我的堂兄堂弟堂姐们,齐刷刷的给父亲鞠躬,告诉他:这是俺爹临走的时候交代的,说叔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俺们谢谢你,你尽力了。

       青山无语,唯心正痛。

       我们无法拒绝这个来来往往的世界,我们也无法阻挡该来的该去的。在生命的法则面前,我们除了敬畏和服从还有别的什么吗?这不是宿命,而是面对规律,最直接的态度。

       医院早已经开始运转,十里八乡,甚至百十里外,听说有这样一所医院,都赶过来。不能不说,它一度发挥了很大的医疗作用。

       那时候,在医院沟口前的那条砂石路是很忙碌的,骡马车,牛车,甚至是人推着,拉着的车,车上是病人,急忙忙的去医院。

       那会儿真的是很少见汽车的影子,乡亲们基本也就靠上面的那些“交通工具”,把病人们送来就医。

       医院的各大科室,各个部门,都在正常的运转。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在别的医院医治不好的患者都投奔到这里。北面盖县、辽阳、海城、营口,省外黑龙江、内蒙古患者都前来医治。

       可以不夸张的所,当时我的父辈们,用血汗建设起来的这座战备医院曾经那样的繁荣。

3.

        现在我想就这座战备医院的由来,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由口水战逐渐上升到军事对抗。1969年初春发生了珍宝岛边境反击战,鉴于两国有可能爆发规模更大的战争,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备号令,将沿海和临疆易受战争威胁的一部分军工企业、医院、学校等,整体或部分搬迁疏散到相对安全隐蔽的内陆地区。并且在1965年发表了626指示: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姚沟医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修建起来的。

       626指示的发表,让当时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的很多医院,开始大范围的疏散,父亲单位一分为三,一部分去了当时的复县,一部分去了昭乌达盟,而人数最多的是姚沟医院。还有一所医院去了贵州的遵义,和大连的安波。

       医院的选址时,是当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刘德才亲自到庄河来选址。一开始院址选在蓉花山五道沟,后来大连市委利用军用地图查找,觉得还是姚家沟隐蔽性更好。当时姚家沟宽百余米,纵深一华里,周围群山环抱,几乎是清一色青棡林。这里是步云山的余脉,方圆数百里山峦绵延起伏,沟外面就有一条南通庄河北到盖县的公路,是一个理想的“小三线”建设之地。因此就向步云山崔店村征用了姚家沟这几个大沟岔。我们习惯的称这三条沟为东沟,中沟,西沟。当地准确的叫法是:韩沟,姚沟,姜沟。

       医院建设的准确开工时间,应当是1967年前后,由大连一建公司来指导,当地民工参与建设。1969年11月陆续搬迁过来,成立旅大市第一人民医院庄河分院,医院当时属于军管,属于正团级。

      建院初期,医院条件非常艰苦。医院迁移过来的职工能有140余人,我们的父辈们和当地民工一起参与建设姚沟医院。他们轮流打石头,托土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干这种活,手磨破,腰累弯,也咬着牙根坚持。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姚沟医院终于在大山深处耸立起来。

       对于医院整体完全竣工的时间,我记忆略有模糊,大概算起来,真正全部完工应当是1973年前后。但是,医院开始诊治的时间,应当是1971年左右吧,好在我不是写史,只能说一个大致的时间,请见谅。

       原本空旷荒芜的大山沟,沿着溪流,一排排错落整齐划一的白色穹顶的大房子建起来,这是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接着食堂、大礼堂、其它科室也相继建起来,高高的大烟囱耸立在蓝天白云间。各种设备,医疗器械也从市内运送到这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也组建起来。到1973年,医院共建有250张床位,预计1200张床位。

       从战备考量的角度上看,这座医院毫无疑问是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有一点我一直也想知道,那就是建设这所医院国家投入了多少。当然,我毫不怀疑的是,那绝对是一个没有豆腐渣工程的时代,我的父辈们,把自己的血汗流进了那些当时看来高大的建筑里,也把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留在了那片当时的热土上。

4.

       记忆可能不完整,甚至是支离破碎的,但是,内心秉持着一种强烈的崇拜或者仰望感,让我在整理这个系列的时候,有一种完全忠于内心坦诚。

       我没资格给我的那些父辈们贴金夸张渲染,但是,我有资格以亲历者的身份,把这些不该被轻易忘却的往事写出来。而且,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们当中有太多人已经一去不回,健在的也都身在耄耋之年,我并非是为了一些记忆而去写,更多的是,我只是想用我的视角,来平静的讲述这段人生往事。

       我在其后的人生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止一次的踏上这片土地,依然能找得到当年的农村同学,他们依然淳朴着,那些连绵起伏的大山依旧,那道弯曲的河流依旧,但是,走入三条沟,我恍如一个错落的时空。

       满目的断壁残垣,写着荒凉和凋敝,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几乎格格不入。

       据说我的父辈们中间有的人,曾经来到这里探望的时候,看到此情此景,老泪纵横。我相信这绝不夸张,一辈人的血汗和信仰,留在了这大山的深处,如今,昔日的风光散去,剩下不朽的就该是那近乎于伟岸的精神世界。

       而恰恰是这些不朽的精神世界,被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社会和时代遗忘了。

       是的,活着需要物质,追求好的生活,是所有人的们和目标。但是,我一直坚信,在人们追求物质极大化的今天,我们不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此匮乏和欠缺。

       寻着父辈们的足迹,我寻找依稀的过往,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瞬间,也会让我感动和追思。我从来不是一个情绪热烈的人,我却希望用真情的文字,去致敬那些毕生注定要让我仰望的人。

       这样执着到底为什么?我问自己,相信有人会懂。

       断壁残垣诉说的是不算久远的往事,我曾经有幸亲历过,就算是断壁残垣,对我也依旧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露天剧场,小小的商店,俱乐部,乒乓球台,篮球场,网球场……

       我不能不承认,有的时候记忆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情感。所以,与其被折磨,还不如写出来分享,让懂的人一起受“折磨”。

        我手头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非常小,上面记录的就是但是医院给病患治疗后送别的那一刻,依稀可见的是笑脸和不舍。这是瞬间的凝固,是永恒记忆的最真实的影像。

        我坚持认为,历史不是用来嘲笑或者亵渎的。

5.

       在走过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从表象上说我已经被岁月磨平棱角,却并不意味着我就此圆滑,可以说我内心深处依旧有棱有角,只是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

       我们走过的人生,不需要全部记住,你我都不是录影设备,不需要那么原封不动。但是,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说:你的文字大多很平和,很少见到你有激情的文字。其实他说的没错,这一定与人的性格有关。

       但是,在整理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内心充满着激情。并非是对往事刻意的怀念,而是一种自然的不需要修饰和夸张的表达。几十年区区时光,他们并未走远,所以,鲜活于我的记忆之中。

      去岁年底的时候,我去公墓给父母扫墓,还特地对着青石墓碑说:我11月份的时候去我们曾经的家看了看,虽然已经很破烂随时可能垮塌,当时,那房子还在,那院子还在,只是你们和我不在。

       我不知道远去了天国的父母们是否会听到,当然我觉得他们会知道。

       他们走了,我活着,那就不该用简单和敷衍来应对走过的人生。思念是一根永远扯不断的线,牵着你的心,绵绵不绝。

       站在天地之间,回眸远去的往昔,除了属于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我们其实有太多交织着情感的东西,无法释怀。我不需要一点夸张的说,我可以毫不费力的罗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那上面都是我父辈们的名字。他(她)们当中有医生,有护士长,有后勤人员,有管理者。那是一个群体,一个熠熠生辉的群体。诚然,他们都是普通人,当中有太多人就是今天人们动辄就喊出的专家,但是在当时,他们最普通的称谓就是XXX大夫,或者科室主任。

       处于对他们的尊重,我在这里隐去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存在,早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无法抹掉。更多的是,我这个系列,只是一己的视角,与历史记录是有去别的,所以,我可能只叙述故事。

       我所以敬佩他们,是因为他们默默地付出和奉献,我所以仰望他们,是因为他们用行动印证了四个字:

       医者仁心。

      当患者出院时候他们的殷殷叮嘱,当患者带着山里的特产感谢的时候,那个时代除了传递出真情和真意,没有别的。
                        
  
                                                                        2017年5月30日星期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5-30 09:59 |只看该作者
闲散快乐。天天好心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5-31 17:48 |只看该作者
爱看闲兄的文字,要想得别人看了还想看决非易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5-31 17: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轩 于 2017-5-31 17:55 编辑

送闲兄一朵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的睡莲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31 18:51 |只看该作者
谢谢若轩的美图,太漂亮了,大赞!!!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6-1 09:46 |只看该作者
看闲散此文,想起了6.26医疗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6-1 15:33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7-6-1 09:46
看闲散此文,想起了6.26医疗队。

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6-1 15:34 |只看该作者
若轩 发表于 2017-5-31 17:49
送闲兄一朵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的睡莲

若轩的图片,总是那么沁人心脾。。。嗯,节日快乐,若轩。。。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6-1 15:35 |只看该作者
现如今,我每天都会用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躺在那里,并非恋床,而是利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这几天想的最多的就是《长长……》这个系列该如何展开。
——
哈,我是经常赖床的,有时候想什么,有时候什么也不想。。。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6-1 15:37 |只看该作者
裁剪岁月,浓缩笔端——这是为文者的自觉,更是分享,阅读者也自然而然的,收益匪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6-1 20:27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的是,写到这里,我欲罢不能。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那些曾经模糊的往事,会突然渐渐清晰无比,到了这样的时候,唯有把它们写出来,才算是最该做的事情。
——
这感觉如井喷态势。难得闲散有状态,借着这个势头,一鼓作气拿下来吧。

我最能理解这种感觉。希望手头俗务放下了,我能够着手进行,也有这样的欲罢不能。。。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6-1 20:27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的是,写到这里,我欲罢不能。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那些曾经模糊的往事,会突然渐渐清晰无比,到了这样的时候,唯有把它们写出来,才算是最该做的事情。
——
这感觉如井喷态势。难得闲散有状态,借着这个势头,一鼓作气拿下来吧。

我最能理解这种感觉。希望手头俗务放下了,我能够着手进行,也有这样的欲罢不能。。。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6-2 06:36 |只看该作者
无论普通还是平凡,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和书写属于自己的,带着时代痕迹的人生。
——
这句话这几天深有体会。婆婆妈跟家里人相处有些矛盾,总觉得她脾气越来越坏,我跟先生说,以后我们老了,不要对子孙指手画脚,免得遭子孙烦躁。结果先生便说,每代都有每代固有的问题存在吧,这里不出问题,哪里还会有新的问题——想想时代烙印,还真是这个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6-2 06:36 |只看该作者
无论普通还是平凡,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和书写属于自己的,带着时代痕迹的人生。
——
这句话这几天深有体会。婆婆妈跟家里人相处有些矛盾,总觉得她脾气越来越坏,我跟先生说,以后我们老了,不要对子孙指手画脚,免得遭子孙烦躁。结果先生便说,每代都有每代固有的问题存在吧,这里不出问题,哪里还会有新的问题——想想时代烙印,还真是这个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6-2 09:06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代沟,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6-2 10:36 |只看该作者
记忆很清晰,读来很唏嘘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6-2 11:01 |只看该作者


       所以,几年后,我听到二哥走了的消息之后,我不算吃惊,只是觉得人生我们注定有这样的无奈。熙熙攘攘,你我皆来过,先行后走无非有时间的差异。
============
我现在很不淡定,真的,看多了被病痛折磨的狼狈和不堪,内心深处有极大的恐惧感。而且我怎么努力都消解不了这样的消极情绪,我只能更加珍惜健康活着的每一天,选择性忽视对不可预知未来的畏怯~~~~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6-2 11:03 |只看该作者
一双腿的膝盖之下,基本都呈黑褐色。现在我知道,这是血管栓塞导致的后果。最严重的是,大伯的双脚,基本溃烂坏死。没有了任何知觉。尤其以右脚为重。
============
看到这里,很多类似场景浮现,说不出内心的滋味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6-2 11:06 |只看该作者
我们无法拒绝这个来来往往的世界,我们也无法阻挡该来的该去的。在生命的法则面前,我们除了敬畏和服从还有别的什么吗?这不是宿命,而是面对规律,最直接的态度。
--------------------------------
说是敬畏和服从,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生命的奥秘,不是我们能解读的。不知何故,想起几句歌词: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
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只有默默的承受这一切
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6-2 11:09 |只看该作者
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在别的医院医治不好的患者都投奔到这里。北面盖县、辽阳、海城、营口,省外黑龙江、内蒙古患者都前来医治。
==============
嗯,真好。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情味儿。不过呢,交通不发达,到底是硬伤,对于一些急性病,可能会耽误了生机~~~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6-2 11:12 |只看该作者
从战备考量的角度上看,这座医院毫无疑问是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有一点我一直也想知道,那就是建设这所医院国家投入了多少。当然,我毫不怀疑的是,那绝对是一个没有豆腐渣工程的时代,我的父辈们,把自己的血汗流进了那些当时看来高大的建筑里,也把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留在了那片当时的热土上。
===========
从这节介绍来看,我倒是看明白了。特殊情况下,势必会有特殊的选择,在安全性和不方便之间选择,那当然还是安全第一吧~~~~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忠诚和付出,又岂是一般人能够衡量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6-2 11:15 |只看该作者

        我坚持认为,历史不是用来嘲笑或者亵渎的。
====================
有些时代性太强的东西,退出历史舞台后,被人们渐渐遗忘原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也坚决赞同这句:历史不是用来嘲笑和亵渎的,它们需要更客观公正的对待~~~~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6-2 11:17 |只看该作者
在走过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从表象上说我已经被岁月磨平棱角,却并不意味着我就此圆滑,可以说我内心深处依旧有棱有角,只是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
===========
哈,对自我挺好的阐述。送你一句:身是菩提,心如琉璃。不是我原创的,但我就记住了,而且觉得挺适合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6-2 11:19 |只看该作者
诚然,他们都是普通人,当中有太多人就是今天人们动辄就喊出的专家,但是在当时,他们最普通的称谓就是XXX大夫,或者科室主任。
============
当今社会,是专家泛滥的时代。因为他们需要身份,才能出入某些场合,才能身价倍增。而昔日的人,他们来不及被金钱和所谓的文明污染,只懂得埋头干活,忠诚于事业和内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6-2 11:19 |只看该作者
  处于对他们的尊重,我在这里隐去他们的名字,
=======
笔误: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6-2 11:21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7-6-2 09:06
这就是代沟,呵呵!


锅锅你不替我解答,还涉嫌嘲笑我,是何道理?哼哼~~·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6-2 11:23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7-6-1 09:46
看闲散此文,想起了6.26医疗队。


我查了下百度资料,好吧,好吧,使劲缩小点代沟: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之后,北京地区一大批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毕业生和解放军医疗工作者响应号召,满怀激情,义无反顾地奔赴甘肃农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从千里河西走廊到辽阔的甘南草原,从红军当年走过的岷山山区到老革命根据地陇东高原,到处都有他们风雨跋涉,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的足迹。为解除群众疾苦、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无私的奉献和血汗,铸就了甘肃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丰碑。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6-2 11:24 |只看该作者
感觉思静和闲散说的,就是一回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6-2 11:24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7-6-2 10:36
记忆很清晰,读来很唏嘘


有相似经历,所以,感同身受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6-3 09:2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7-6-2 11:21
锅锅你不替我解答,还涉嫌嘲笑我,是何道理?哼哼~~·

毛大爷6.26指示,医疗下乡,那个时代还编歌唱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