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6-9-4 23:57 编辑
有一部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影片《盲山》,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时,被人贩子骗到山村拐卖给当地农民,惨遭强奸之后,多次试图逃跑未果,每次都被抓回来,当众毒打。后来还是一个她教过文化知识的孩子帮她传递出消息,,让她父亲来救他。但在当地村民的阻挠下,她父亲和警察也无法带走她。最终某天她在警察的接应下才悄悄逃走(国内版,国外版是她在绝望之下,杀了买主)。
令人震撼的不只是她个人遭受的迫害,还有那她所被囚禁之地的环境的黑暗和无助。那才是更加使人绝望的地方。
影片所描写的那个乡村,所有的人都对这种犯罪行为熟视无睹。不但没有人帮助她,反而助纣为虐,阻止她逃走和帮助买她的人。
影片中描写到,买她的人的表弟,是村里的文书,算是相对有文化的人。在她向他求助的时候,他假装答应,先要钱,未果之后要她陪他睡一觉。但提起了裤子之后,他哈哈笑着离去,没有任何行动。令人讽刺的是,他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说的,“黄德诚,道德的德,诚信的诚”。她用身体和村里杂货店老板交易,换来40元钱,终于逃上长途公共汽车,面对堵住车的村里人,她哭着哀求司机和售票员不要开门,“我买了票,我要回家”,而司机面无表情的打开门,让买主把她揪着头发抓了下去,所有的乘客熟视无睹。
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
这是一部令人愤懑,怒火中烧的电影,也是一部让人倍感无力,心生绝望的电影。但它几乎不是电影,而是那几年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影片反映的是1999年,最近几年少了)。它彻底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淳朴善良”的幻想。
摘自一个网友的话:
我震撼的不是主人公的自救方式,而是震撼在买主一家的齐心协力地强奸了她;我震撼在村政府根本就什么都不管;我震撼的是最后能救她的是一个孩子,而那孩子应该也不知道是他救了她;我最为震撼的是,竟然不能以警察的身份去解救她,最后竟然靠做贼似地悄悄抢走。
导演李杨,是前被禁电影《盲井》的导演,《盲山》是前一部的姊妹篇,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盲井的故事和盲山其实说的都不是井和山,而是人性。我想我找到的是人心灵中的盲点。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的买一个妇女,公开的强暴,这是在把女性当作性奴隶,这是毫无疑问的罪恶,这是一个常识,那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是一头牲口不能被买卖,更没有权力公然的凌虐,但为什么一个村的人都习以为常,被拐卖的痛苦和哭求,他们看不见么,但他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他们也许不能被称作是坏人,但是整个环境都对人基本的权力如此的麻木,什么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我想除了"盲"我找不到一个更贴切的词语。
是的,这是心盲。人们的心灵已经盲了。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拐卖妇女的事情好像少了,但是新的犯罪形式又出来了。其性质与心盲是一样的。
像各种伪劣商品,各种食品掺假;各种诈骗村。
当地政府基层组织瘫痪,当地人民熟视无睹,甚至连道德观念都变了,认为被抓不是耻辱,骗不到钱才是耻辱。
各级政府部门不作为,犯罪的低成本,助长了这种诈骗之风,使得越演越烈,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要不是最近的电信诈骗,死了几个学生,国家还不会引起重视。
这是一个心盲的国度,从领导到国民。
有人说:社会罪恶的制造者从来不是个人,也从来不是小团体,它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罪恶,是直接实施者、装聋作哑者,以及视而不见的观者们共同的罪恶。如果我们今天无所作为,连说话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我们就和电影中无动于衷的人一样,是千万恶人中的一个。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互害模式,如果我们不加以抵制,中国的未来堪忧。
中国人,是该站出来说话了,首先要擦亮我们的心灵,树立起社会的良知,要敢于发出正义的声音,促使国家加强法制,使犯罪的人,付出代价,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们相信,社会是会向前发展的。我们相信,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