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6-27 15:17 编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密码,无论生命长短,都是上天在冥冥之中设定了的。
人生密码,不是数学家用公式可以推算出来的,也不是生理学家通过解剖可以看得到的;文学家虽然喜欢用文字进行解说,但同样说不透彻。
人的本身,既具有密码,又备有解码器。
一个人若能找出自身的密码,就会对自我人生大彻大悟,眼光就会看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一言一行就会有一个自觉约束的标准。那标准的实施过程,就是人生最有光彩的执行过程。
要操作好这解码器,需要的是个人的悟性,需要的是人生经历的积累,需要的是遵循人生自身的九宫格。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在生存中探索人生密码的史书。人类从无史到有史,从史实到传奇,都在不断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生,追溯人的源头,寻找人生真谛,规范人的行为,打造人的道德,奉劝人们与人为善,鼓励人们奉献大爱,等等这些都是在寻找人生密码。
你看,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令人唏嘘,虽然神秘得使人不可信,但也是在以神秘的方式寻找人生密码;蒲松齡的《聊斋志异》令人艳羡,虽然奇异得只能梦中相见,但也是在化丑恶为善良,将真情寄托在鬼狐身上,并以此寻找人生密码。
天道神奇,是一个永远也破解不了的谜,不需要什么专家理论,也不需要什么文人解释。大自然用那神秘的巨笔描写出立体式的画卷,用五光十色的外衣裹着一只只锦囊,让你去猜,诱你去想。
有时候它会向有心人抖一抖包袱,让你有些惊喜,有些满足,也有些痛苦,有些磨难。有时候它奇妙地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你拆不开,划不破,惹你心儿急,气儿恼,使你做出人们不可思议的事来。
人呢,总是被大自然牵着鼻子转,善于思考的人能识破诡计,找出规律,跨过陷井,到达胜利的彼岸;懒得想事的人,总是处处被动,听天由命,挣扎在生死线上,淹没在茫茫尘世之中。
诠释人的习性,就是那么三种——
一为没心没肺者,对任何事物缺少感觉,惊天动地,不为之动容;患难临头,不知不觉;美丑相伴,视而不见;善恶相依,听而不闻。直到灾祸临头,无法躲避,自身便遭其摧毁,成了无谓的牺牲品,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闭的,待到阎王那儿一问,才知道是自己缺少了一个心眼,父母给他少生了一根神经。
二为有心没肺者,对事物有一定的敏感性,惊涛骇浪,为之惊讶不已;危险逼近,知道迅速躲避。事不关己,便泛泛议论一番,也不去明辨是非;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是其做人所秉承的座佑铭。这些人往往对事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也不去探究其所以然,而且还将此奉为活命哲学的法宝,传给后人。
三为大彻大悟者,勤于思考,遇事总想知道个“为什么”,他们冷静地思考着分析着大自然的一切动态,总想将一切表象看个透彻,弄个明白。世界组成的原由,宇宙形成的原理,他们想了解其来龙去脉,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偶然找必然,看着有影有形的想去弄明白无影无踪的,以阴阳论八卦,以日月晓天地,以人鬼析社会,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寻找着生死的规律,分析着矛盾的变化,欲将丑陋变成美丽,将条线织成锦帛,将粪土育成鲜花,使这个充满邪恶的宇宙变成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
这三种境界,其实就是人们对自己人生密码的三种不同领悟。
谁谁谁是哪种人,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枉评都是不准确的。
自然的秘密,将人们没见到的,或者很少见到的现象若隐若现地陈列出来,将人们司空见惯的却又视而不见的东西展示一番,让大家看后是动容还是惊叹,是欣赏还是掩卷后去思考个中原由,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人的一生,死后会化作一缕青烟,轻轻的起,轻轻的飘,随风悠散,向天道腾空而去,大自然会使你在空中坠落成星星点点,伴着云雨,托体同山阿,将体魄与泥土融为一体,在宇宙之中荡涤无痕。
每一个地方都会出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故事,之所以你认为没有故事,那是你没留心没发现而已。
八百里洞庭湖畔,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
你看,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这古代建筑上经典;鲁肃的“阅兵台”,钟相杨幺的“飞来钟”,这兵家的风范;屈子的《楚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佳篇诗句,这文人对世事与风土人物的感悟……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标杆,每一物每一“说”都是那么灿烂多姿、令人遐想的美丽故事。
只是人在对人生密码的解析上表现出各有不同,尧帝的人生密码解在禅让帝位上,舜帝的人生密码解在为百姓利益的操劳上,娥皇、女英的人生密码就解在痴痴的爱情上。
“阿婆不赞桃花艳,只道娇红可染春”。江南美女的人生密码解在何处?请看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主人公的经历神奇而真实,妙曼而不飘渺。既有唏嘘的惊叹,也有如画般的艳羡。这也是上天有意无意地从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中展现着人生密码。
有诗为证:
人生密码在何方,自有苍天扣锦囊。
若得开门金钥匙,春歌夏韵总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