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哥 于 2013-12-19 07:40 编辑
“小碗儿干炸酱”
“小碗儿干炸酱”是老北京“炸酱面”的主要作料,只要一提起北京的吃食,人们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炸酱面”。“炸酱面”已经成了北京饮食的代名词,“炸酱面”的知名度高,“炸酱面”还是北京人不可或缺的美食,“炸酱面”四时皆宜,无论老少男女都喜欢。在北京,不吃“炸酱面”的就不是北京人。而“炸酱面”的成功是和炸酱分不开的。
老北京的炸酱很繁复,之所以叫“小碗儿干炸酱”是因为,吃“炸酱面”是很讲究的,过去,炸酱要一小碗儿,一小碗儿的炸,量按照每个人吃的多少,也就是说,一小碗儿炸酱只够一个人吃一顿面条的。可见“炸酱面”的麻烦。
炸酱是“炸酱面”最关键的一道工序,炸不好就不叫“炸酱面”,或者不能叫老北京“炸酱面”。
当然现在不必那么繁杂,即使是饭馆里的“炸酱面”炸酱虽然是用小碗儿给你端上来,实际是从大碗里分出来的。
做炸酱要选用“六必居”的干黄酱,甜面酱(甜面酱和黄酱的比例是3:1)用水调开(水不要多,调开即可)。
猪肉丁肥瘦各半,鸡蛋一个炒散备用,(鸡蛋也可以不放)。炒锅放油,加酒把肉丁煸香并煸出肉丁内的油后把肉丁捞出,在煸炒肉丁的时候放入一瓣大料。其实我很反对放料酒,因为老北京过去没有这个东西,放了就会影响纯正的口味。可是不放又不行,因为现在的猪肉实在是太腥气。
这个时候锅里的油已经量很大了,因为猪肉的油出来了,所以,在煸猪肉丁的时候放油要适量。
把调好的黄酱和甜面酱的混合体放入油锅仔细的翻动,要用小火,这个时候,酱会冒泡并不断的破裂,这就是水分在蒸发,不断翻炒的目的就是要把酱里的水分炒出来,把油融入酱中。另外也省的酱糊了扒在锅底,所以炸酱是个离不开人的活,要有耐心。没炸之前的酱是不透明的,炸好后的酱是半透明并且是呈琥珀色,这就证明酱炸的差不多了,把煸炒好的鸡蛋碎和肉丁放入酱中继续翻炒,直至肉丁变成酱红色。这个时候放葱花,(一定要放葱白不可用葱叶)为什么这个时候放呢,因为葱花如果放早了,香味就没了,并且容易糊。用炸酱的温度烫熟了葱花,味道才香。
看来做菜并不是做熟了就行那么简单,食材切成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时间放都是有讲究的,这完全要看烹饪的需要而定。
好,一碗儿香气喷喷的炸酱做好了,剩下就是面条了。老北京讲究自己和面抻条,现在已经不实用了,一个是没有人会,再有就是时间来不及,街上买的切面也行。
菜码:吃“炸酱面”要放菜码,菜码就是蔬菜,可以根据时令,不同的时令菜码的种类也不一样,现在好了,一年四季都有菜,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菜码一律切成丝,水萝卜丝,黄瓜丝,白菜丝(焯好的)豆芽菜,胡萝卜丝,扁豆丝,煮熟的青豆和黄豆,切碎的青蒜末,红绿相间的菜码,琥珀色的炸酱昂,雪白的面条,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一大碗好吃的“炸酱面”了。
“炸酱面”要用大碗,不管你吃多少,因为那样搅合的均匀。怎么吃“炸酱面”呢?有人说,这不废话吗?不会做还不会吃吗?其实不对。吃“炸酱面”也有讲究,第一,煮熟的面条一定不能过凉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因为炸酱里有肥肉丁,面条凉了不但不好吃而且容易闹肚子。
第二,真正吃“炸酱面”的不会把面条和酱以及菜码搅拌均匀去吃,而是把酱面条菜码都放在碗里,吃一口在碗里拌一口,再吃一口菜码,这样能保持炸酱和菜码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就不好了。
“炸酱面”除了炸酱这道工序复杂以外,其他的都简单了,如果你一次多炸点,反正也是麻烦一回。把炸好的酱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炸酱面”就成了一个简单的速食食品。买了切面开了锅,“炸酱面”就算到口了。
只要你带着炸好的酱,“炸酱面”还可以随时随地的吃,方便简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