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闲书
我像一个杂食动物啥都吃一样,在读书上,从来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可以拿来读,而在一些人的眼里,低俗贫乏没营养的一些书,我照样只要有兴趣,也读。而且我一直觉得,不读白不读,读了不白度。
尽管可以为生活穷忙一气,唯一不变的是,每年或许都可以坚持读完多则四五十本,少则二三十本的书。书的内容也真的杂,社会科学的,文学艺术的,甚至科普的,科幻的,东方的,西方的,看得毫无系统,看得乱七八糟。
还有一部分更不用说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期刊杂志,一些不严肃的报纸,我统统照单全收,当然,这部分多是朋友们免费邮寄的。没隔三五个月,我一定要清理一下,要不然,陋室确实没地儿了。所以,小区里那个收废品的河南哥们,老远看见我就打招呼。
已经塞得满满的四个书柜是指望不上了,于是电脑桌上,沙发上,甚至地上都是书。一向讲究收拾家的夫人,老大不愿意:“你就是看书太多,所以你的人生总是输”。我没心没肺哈哈大笑。
其实我是觉得,到了我这个年纪,大可不必要非得要给自己搞一个读书规划,按照所谓的系统读书。喜欢了就看,不喜欢的就不看就是了。
读闲书,闲读书,这是我自诩我的读书观。
早已经过了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轻易蛊惑的年龄,所以,更多的时候读书就是随心所欲。
我手里几乎有这座城市所有市内各大区的一些有名气的图书馆的借阅证,但是,我几乎从来没用过这些。我喜欢的书,或者中意的书,只要市面上有卖的,我是一定要买来的。自己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握在自己的手里很踏实受用。所以,一直以来,夫人恩准的那每月有限的零花钱,也基本都买了书。
搬了两次家,扔掉了近千本书。尤其是第二次损失最大,因为我当时人在南方,夫人在搬家的时候,用她的标准,凡是她觉得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或者装帧不那么好看的,多数被她清理。我从南方赶回来,看到此情景,欲哭无泪。
前些年,一些出版社出的那些大部头的,诸如什么《世界百部禁书》《中国禁书大典》,当时都要价数千元,出版商们黑了心要抢钱,经过一段浮躁的喧哗之后,这些装在各种纸箱子里的“大部头”,终于跌到了萝卜青菜的价位,只要是喜欢的,全部照单全收。《容斋随笔》,《随园诗话》,《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孙子兵法》,甚至《本草纲目》都搬来了家。
不久前,儿子的一个朋友,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图书馆,我去看望那孩子,那孩子说书太贵了,一本港台的书,少则百十元,多则数百元上千元。回来想起来,当年为儿子置办的一套来自港台的启蒙图书,其中有动物卷,生物卷,地理卷,还有类似于我们大陆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人家图文并茂,十分精美。于是把这套十几本的大部头翻腾了出来,基本崭新,只是不知何故,地理卷少了一册,十分遗憾。选了一个日子,准备把这套图书捐了。
那日上街路过一个书店,走了进去,不能不说现在图书的外在装帧真的是精美,可是价格也确实贵的惊人。溜达了一圈,觉得不能空着手走,在书店门口,顺手拿起一本《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就是冲着这书名去了,一本15.5印张的书,285千字,定价34.80元,算是最便宜的了。
回家没想看,准备塞进书柜里,一看边上有一本丹纳的《艺术哲学》,顺手捞起来,看了一眼定价,人家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买的是81年第二次印刷,定价2.25元。于是真切的又体会了一把通货膨胀的真实味道。三十多年过去,每十年按照十倍的价位膨胀。
我的一些朋友都知道,我的书很少借给别人,你可以在我这里读,读到黑天混地,我可以给你茶饭让你读,但是,我极不情愿你把书借走,也是这种心理,我也从来不借别人的书。实在要查阅一些东西,跑一趟图书馆。能在书店里买到,那是最好的。
书总是要用来读的,日前香港的一个哥们,给我寄来了一本冯唐的《不二》,翻看了两眼就知道,这书为何只能在香港出版了。貌似粗鄙无聊的文字背后,其实是折射出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的,这也是我佩服冯唐这小子的原因之一。当年我们在一个论坛上混,那时候,他的成名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还在论坛上,磨磨唧唧,颤颤巍巍的发帖,我们都很喜欢这小子的文字,所以今天协和医院少了一个科班医学博士的妇科大夫,这世界多了一个俏皮而嘴损的文人。
莫言凭着《蛙》揽了去岁的诺贝尔文学奖,我个人感觉,就文学唯美而言,《蛙》远远不及他的另一部大作《檀香刑》这大概就是角度和理解不同了。
我有几个大本子,都是很精美的那种,其中还有两本几米插画的如同一本书《开始》,看闲书的时候,觉得有好的段子,我就顺手记了下来,不是有什么目的,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前几天想起那本《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于是这几天就在翻阅这本书,挺佩服这个叫余师的作者的,一把吉他走天涯,这本书里的点点滴滴,都是人家一路走来的故事。
早已经没有了青春的冲动,却可以羡艳那些被青春冲动着的年轻人。
或许夫人说的对,看了大半辈子闲书,所以,不是人生的赢家。其实这又如何,如果人生的输赢是这样定下来的,我也只能闲来捧着一本书微微一笑:
去他娘的。
闲读书,读闲书。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