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浩然作品所联想到的
1.关于文学 :
对于风尘客的观点也比较赞同。在一些能够自由创作的年代里,至少是知识分子有一定自由的年代里,作家的创造力才有所展露的。以前老师说他写的卫星诗歌是这样的“一个南瓜三百斤,三人抬着上北京。”相信谁见了都好笑。但是从研究的角度看,那样的文字又透露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秘密。每个年代都是一幅风景,除了欣赏和痛惜,没有谁能说那个年代里的人怎么样,一个人连尊严都没有,还能怎样。不过,时间会淘汰一些作品的,肯定包括你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而浩然的作品感觉他的高明处就是化教条于无形,也许正是农民的出身,作品通俗,文字还是有很强的可读性的。在那样的文化荒原里,反而有很多高级的知识分子写不出什么来,或者写的不贴近生活。
(以下是引用陶然的发言:
“楚才真有才,你说得很好,你对浩然的评价很准确。中国人总的来说很不幸,中国知识分子更不幸。两千多年前的焚书坑儒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知识分子再也没有翻身,要么失去尊严,要么不说话,要么身败名裂。我们今人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就是风尘客所说的那个阶段。巴金,一代文豪,49之后还有创作吗?曹禺,就是那么几出话剧;王蒙,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就是因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而几十年沉寂;胡风,仅仅因为艺术观点不同便闹出那么大的一个冤案同时牵连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等等等等。”)
陶然好,其实你这里提到了一个怎么看待建国17年里的中国文学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风尘客采取的是不接触态度,的确那些年里文学乏善可陈,对于很多人都没有兴趣可言。但也并不代表没有感兴趣的人。对于当代文学,研究者还是有的。对于现代文学名家在当代文学里的集体失声,除了大家显而易见的原因外,我想还可以从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同境遇中找出些端倪。古代文史不分家,文人自古以来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就是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态度。
我以为,体恤民情,揭陋民生苦难也是一种政治态度。这样一种文人传统,通过历史上的无数杀戮,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文人间独善其身的人逐渐多起来。我常常在想,是一个民族的性格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呢,还是知识分子找到了一种比较理智的态度来对抗现实的政治生态。研究这样一些时期的文字当然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人在现代环境中的被异化,并非耸人听闻。
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端割裂其中某些部分,就无法明白其间传承与嬗变。以散文而言,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茶花,到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其中的写实朴素的成分无不影响了几代人,而只有到了余秋雨的历史随笔散文,才在形式和角度上有了个小小的转换。所以我感觉,借鉴学习才能发展,在任何历史时期,金子总是能淘到的。
“思想文化的落后那可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立见成效的。”的确这样。思想文化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后,只是现代都难以超越前代的一些东西。现代文学史只有短短三十年时间,可能当代这样的境况下三百年也是超越不了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的最先进思想基本还是停留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2.关于艳照:
冷静看这个问题,其实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认清了明星的本质,坏事是让我们直观知道了明星的本质,其不雅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底线。原来他们也是人?!
这个社会真实的一面究竟是什么?我们恪守的道德准则,原来在社会高尚人士那里是如此不堪。当了婊子又立牌坊,这样的人最无耻。
传播有罪,而制造这样不雅照片的人更应当受到谴责。期待那么一天,我们的国家也象保护特权人物一样保护普通的公民,那个时候才是我们真正欣慰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