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老兵都有心结,只是看他说不说出来而已。那我眼前的这位叫李文轩的老人他的心结又是什么?在和老人的攀谈中,他讲述着过去,时而情绪激动,时而陷入深思,能感觉的到,他对自己的经历感到不公。
李老41年当得兵,在92军142师师部特务营,从老河口到四川,又从四川到湖南的益阳,临澧(音),恩施,与日军交战三次,他的职责是守卫师长,不是一线部队,能参战的几率不多,可还是打了三次,团里的士兵打的更多。仗一直到日本投降,李老他们去收缴武器,老人清晰的记得有鬼子对他们说:“你们大大的,我们小小的”。这么说的鬼子并不老实,他们悄悄破坏销毁武器,鬼子的长官叫:兆黄(音)。
让李老感到不公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起义,又参加解放军了,后来还去抗美援朝,而到了53年,家乡一封信却让他被从部队开回来了,说他历史不清楚,从此回家务农,一直到现在。对于自己的历史李老认为没什么不清楚,他一直觉得委屈。
在老人的申诉材料上,对于参加抗战这段他写到:为国民党反动派出了无知之力。
不过这份申诉只是在老人的小本本上,并没有递交给任何部门----他也许根本不知道要给那个部门。
对过去遭遇的不公是老人的心结吗?我在猜想,当我和老人攀谈到他们的军长侯镜如,师长刘春岭的时候就知道不是了,对于他们的师长,老人的回忆颇多温暖,那并不是个有旧军阀习气的人,对他们很和善,甚至像父辈,从不打骂人。有次去军里开会,汽车车头上有脏,师长摆手示意他擦擦,他没明白,师长回来看到,知道他没明白,轻轻的拍着他的背笑着说:傻小子。
您还有啥想法看我能做的吗?我问老人,他没有迟疑的说:我想找到过去的战友聚聚,你看能不能帮我找找。说着老人拿起笔,随手写下了几个名字。聊了那么久,听了那么长的往事,这会我才知道老人的心结:当年的袍泽兄弟!
我的袍泽你在哪?我们还能见到吗?李文轩,一个九十岁抗战老兵的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