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媒体报道】一条民国军毯 一只德式饭盒 一段抗战故事 ...
查看: 24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报道】一条民国军毯 一只德式饭盒 一段抗战故事 两位黄埔同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6-27 15: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当年河南安徽两地青年共赴战场 老兵睹物思人回忆抗日峥嵘岁月



○董元祥家属展示当年老人使用过的军毯。洛阳日报记者 陈占举 摄

洛阳市民董先生在整理父亲董元祥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条罕见的民国时期旧军毯。《洛阳日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本报曾报道过一位黄埔十六期的合肥抗战老兵黄镇东。随着采访的深入,这条旧军毯,牵出了一段合肥、洛阳两地黄埔同学当年的抗战故事。

    整理遗物 发现老兵一条旧军毯
    打来电话的是河南《洛阳日报》记者陈占举,他告诉本报记者,几天前,洛阳市民董金斗称他的父亲董元祥几年前去世,最近整理父亲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民国时期的军毯。这条军毯长2.08米,宽1.65米,颜色为墨绿色,为纯毛制成。
    据介绍,作为抗战老兵的董元祥,对解放前的一些详细历程没有多说,老人的后代也不知道这条毯子的来历,对于老兵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很多历史细节都模糊不清。为了寻求父亲当年战斗的历程,他们准备寻找老人当年的同学,还原父亲在黄埔军校的那段历史,董元祥的家人带着这条军毯找到了当地媒体《洛阳日报》寻求帮助。

    河南老兵 曾是黄埔十六期军校生
    据陈占举介绍,董元祥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先后在洛阳一高、国立西北工学院学习。抗战爆发后不久,董元祥投笔从戎,在河南家乡投考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六期的一名军校生。在黄埔学习期间,由于其英语成绩优秀,因组建中国远征军的需要,在他黄埔十六期还未毕业的时候,就被选派至美国匹兹堡军校继续学习。回国后,董元祥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名军官,被分配至中国驻印军暂编汽车第一团三营七连,属于在印度蓝枷的远征军。
    《洛阳日报》记者在查找黄埔十六期的老兵时,无意发现了本报去年12月份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提到了合肥南岗镇梁墩村一名叫黄镇东的老人,曾是黄埔十六期的学生,因此希望在合肥能够找到关于董元祥老人当年黄埔军校求学的历程。

    河南安徽青年 共赴西安上军校
    记者查询历史资料后了解到,黄埔军校在当年十六期一共有八所分校, 其中第七分校设置于陕西西安王曲镇。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撤退至皖豫边区整训,沿途知识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抗击日寇,当时的国民政府甄选优秀者千余组为学生队,送往陕西西安黄埔七分校受训。
    河南、安徽很多爱国青年都踊跃报名参军,据《洛阳日报》记者透露,董元祥也就是那个时候在河南报考了黄埔军校。而同期退守合肥的黄镇东老人也是在那时赴军校学习,此前,作为老兵的黄镇东已经参加了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合肥大蜀山保卫战,当他退守家乡合肥时,当时已是驻守合肥的警备二团的代理连长。同为黄埔十六期的黄镇东是否就是董元祥当年的同学呢?

    合肥老兵跟河南老兵 是黄埔同学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蜀山区南岗镇梁墩村黄镇东的家中时, 92岁高龄的他已卧床多年,耳朵也已经失聪,躺在床上看电视中播放的抗战剧。
    可当他见到记者在纸上写下黄埔军校这几个字时,他一口说出:“我是黄埔第七分校十六期的毕业生!”1940年,黄镇东所在的部队退守肥西,正逢上峰选派优秀军官到陕西西安学习。由于黄镇东此前在上海、南京参加过抗战,还曾在淞沪战场上立过功,因此,他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六期的军校生。毕业后,老人返回合肥参加了抗日工作,直到抗战结束。老人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第七分校的校址就在陕西西安市郊终南山下的王曲镇,校长是胡宗南。为了确保信息准确,老人还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王曲”二字。
    “这条军毯啊,看着挺眼熟。”当记者向黄镇东展示了那条黄埔《洛阳日报》记者拍摄的军毯照片,他回忆了好长时间说:“我们进入黄埔军校就发了一条黄军被,但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条军毯我没见过,当年只有高级军官才能用上这么好的东西。”
    记者提到了洛阳的那位老兵,黄镇东说,对于“董元祥”这个名字,他是有点印象的,“好像是在军校里认识的,但那军校里人太多了,具体是谁,他后来去了哪,记不清了。”站在一旁的黄镇东的儿媳妇说,公公几年前头脑比较清晰的时候,曾提过“董元祥”这个名字,好像是他的战友,但在哪次战斗中就不知道了。

    合肥老兵 曾冒险收藏德式饭盒
    “这条军毯保留下来不容易啊。”黄镇东老人说着,从身边柜子上拿出了一只抗战中使用过的军用饭盒:“像我们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只有这些东西能勾起我们的回忆,怪不得董元祥能把军毯保存得那么完好。”
    对于这个德式饭盒,他曾冒着极大的危险进行了收藏。“文革”时期,顶着“地主”名号的他将饭盒埋入地下,才得以保留至今。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小偷进村盗窃,进入了没有锁门的老人卧室,老人举起锤子,从床上坐起大喝一声,将小偷吓跑。可从那以后,老人总以为有人要偷他的饭盒,便将它藏起来,并且床边放了一把锤子防身。
    采访的最后,黄镇东说:“如果洛阳董元祥的家属想了解更多关于军校里的信息,我还可以和他们说说,如果不及时回忆,可能有些事情永远也说不出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6-27 15:12 |只看该作者


黄镇东在战场上唯一留下的就剩一只军用饭盒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6-27 15:12 |只看该作者


老兵黄镇东讲述当年杀鬼子的情形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27 21:03 |只看该作者
向老兵致敬,这些东西一定要珍藏。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27 21:22 |只看该作者
历史 有人 有物 还有那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