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燕京八景
查看: 309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京八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6-20 18: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3-6-20 19:32 编辑


    全国各地都有景致,八景十景的都有。据说杭州就有十景。谈到这我还记得鲁迅说过:谈景致就要十景,谈中药就要十全大补。他为什么说我已经记不得了。
    特别是现在,没有景也要造出景来,一个土堆就说是某公主的坟,一摊水就说是老君撒的尿,山上有一块人形的石头就说是望夫石等等。为的就是蒙钱。
    燕京八景久负盛名,一个北京人要是不知道燕京八景好像连自己都对不起。可是说真的,燕京八景真是徒有虚名,而且现在居然没有几景了。

    1:卢沟晓月
    为什么拿出来第一个说他,我去“实地考察过”。说起这次考察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我插队的地方在北京东边的郊区,而卢沟桥却在京西,要到那就得横穿北京成,大概有七八十公里的样子。这段距离放在今天不算路,可是在那个时候简直是万里长征。因为我那个时候是跟着一个马车去卢沟桥拉石头子。
    农村冬天农闲,都用马车去搞副业,拉石头子就是副业的一种。卢沟桥过去是海,所以地下都是沙子和石头子,这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到那花钱拉沙子或者石头子,再卖给建筑单位挣差价。当然,挣的钱是要交给生产队的。
    每辆马车有两个人,一个是车把式,一个是跟车的。什么叫跟车?其实就是一个打杂的,车停了喂牲口,装车什么的。
    我记得是个冬天,冷的出奇。夜里三点出发,到了地方已经是中午了。冻得嘴都不会说话了。装了车那把式说,我先拉一趟你在这儿等着,我回来再拉一趟接上你回去。
    他为什么叫我等着呢,因为在那拉石头子不是现成的,要用筛子自己筛好,如果人走了,怕别人给拉走。再说,趁着他往回走的时候,我筛石头子也节省时间。
    筛完了石头子已经是下午,我只带了一块烙饼,就着西北风看着京汉铁路的火车吃完了。
    闲的没事就朝卢沟桥溜达,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卢沟桥是个景致,只是闲的没事,因为太冷了,活动活动。
    到了桥上看到了桥头有一块石碑,上面还写着字“卢沟晓月”,卢沟桥三个字还是繁体的,我还不认识。问了行人才知道,这是燕京八景之一,那字是乾隆写的。
    由于是冬天,河水已经干涸,河床一片沙黄色,站在卢沟桥上往西边看,红日西沉到也有一番情趣。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叫卢沟晓月呢?看太阳不也挺好的吗?
    看完了卢沟晓月,继续走了回来,一直等到天黑,那个把式也没来。这下可麻烦了,我怎么回去呢?肚子饿,天又冷。别说我还不知道坐什么车,就是知道我口袋里也没钱。
    眼看着他是不能来了,我坐在我筛好的石头子堆旁边四处看着,心里慌乱起来。偶然发现有一处灯光,于是朝那走去。原来,这是一处看着这个地方的人住的。这地方之所以让人看着,就是怕大家乱拉石头子和沙子,因为这东西能卖钱,谁拉谁都得交钱。
    走进那个东倒西歪的屋子,里面点着油灯,一个老头正在做饭,白菜汤和玉米面贴饼子。从清晨三点就吃了一块烙饼的我,闻着这东西比山珍海味都香。
    跟老头说了我的事,老头二话没说,叫我跟他一起吃饭。我心里想,还客气啥?吃吧!
    晚上和衣跟他睡在炕上,通过他我知道了宛平城和七七事变。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6-20 2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6-21 10:24 编辑

蓟门烟树:
元朝在北京建都的时候,曾经在内蒙古还有一个首都叫“上都”,北京则叫“大都”,“上都”应该早于“大都”。“上都”在今天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那里有个上都镇,我在内蒙的时候曾经去过,也只是遗迹了。
再往北走还有一处,据说也是元朝筑起的城墙遗迹,只剩下了一个土埂子隐藏在草原的青草里面,如果没人告诉你,你还以为是一个田埂子。


记得有人这么说“人类是唯一一个在地球上留下痕迹的动物”,看着这个土埂子觉得似乎有些不太确切。看看这个曾经的城墙不过也就是一个土埂子,要不是草原干旱少雨,可能连土埂子也留不下来。我想迟早有一天,长城和金字塔也会踪迹全无的。

元朝的蒙古人建了两个首都,表面上把“上都”称作“夏都”,是为了避暑。其实,他们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所以,当明朝攻破“元大都”城的时候,元朝的蒙古人没有像清朝那样原封不动的亡国而是从北京逃回了草原。退回到了“上都”城。要不是后来他们想以此为根据地重新反扑被明军赶到草原深处的话,我像明朝也不大会去攻打“上都”,因为那本来就是蒙古人的地方,那样的话,“上都”城也许会保留至今。

扯远了,回到蓟门烟树。

元朝在北京建都远没有明清两代的规模,最南面到长安街,东西两面也就到今天的二环路,现在,还有元大都遗址公园可供游人参观。

蓟门桥那还有一座城楼样子的土堆,那就是元大都的一个城门,蓟门烟树我想一定是站在当时的城楼上远眺,城门以外都是荒凉的田野,一簇簇树影如浓烟一般在平地上升起。

我最初不理解“烟树”这两个字。是烟还是树呢?烟和树这两样不沾边呀?所以,::“蓟门烟树”这个景致我也不理解。

有一次我开着车在草原上走,一望无际的草原中,突然就冒出几颗树来,真如一股股浓烟的形状,我猛然想起了这个景致,不过到今天我也吃不准我理解的对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6-20 21:56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我是不是插队了?顶一下再说!{: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21 12:01 |只看该作者

3:银锭观山:

银锭观山说的是后海和十刹海之间有一个连接处,那上面架着一个单孔石桥。这座桥今天还在,因为样子有点像元宝,故称为“银锭”。

银锭桥不大,大概十几部就能走过去,这座桥修建于何时已经无从可考,最常见的说法是明代。

为什么叫银锭观山呢?因为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北京的西山。

现在,这个景致除了桥以外,你是看不到西山了,因为,很多高大的建筑物挡住了视线,即使是没有这些建筑物,北京的空气有的时候连对面的车都看不清楚还看什么山?

我小的时候,北京的空气很好,随便一个晴天就能看到远远的西山,雨后则更是清晰可见。

是不是只有站在银锭桥上才能看到西山呢?不是的。北京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随便站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把这个现象和银锭桥联系在一起就凑足了景致的味道,我想这一定是文人干的事。

如果大家有时间,从鼓楼大街进烟袋斜街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这座桥,可以到后海划划船,到离桥不远的地方吃一顿北京著名的“烤肉季”的烤肉,吃完了还可以到附近星罗密布的咖啡馆喝点咖啡去去油腻,最好选择在湖边的咖啡馆,看着游船别有情趣。我觉得很适合小资们,我一般是不去的,第一喝不了咖啡,第二,从烤肉季出来大概喝的都找不到北了,上湖边就更危险。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21 12:02 |只看该作者
芳紫陌 发表于 2013-6-20 21:56
我是不是插队了?顶一下再说!

这能忘吗?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21 12:03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6-21 10:31
等着鹰兄更新啊。
这燕京八景我在北京有四五年,也是没看过。卢沟晓月,让人倒是想起七七事变。每一脚都踩 ...

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我那时候挨的冻受的饿,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21 12:03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6-21 10:32
蓟门烟树,这名字真好。

文人就是有能耐,有好景致,没有 好名字看来也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22 07:20 |只看该作者

琼岛春荫和太液秋波:

这是燕京八景的两个景致,为什么拿来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景致都是北海公园里。

燕京八景北海占了两个,这也难说,北海始建于辽代,是目前最早的皇家园林,而且还是一个纯粹人工修建的园林。所谓“太液”指的就是北海的人工湖叫“太液池”,知道这个缘故,“太液秋波”就容易理解了,哪个水面没有水波荡漾呢?

琼岛是北海最主要的看点,因为上面有寺庙和那座著名的白塔,挖了太液池,那就堆起了琼岛。大概是琼岛上树木成瘾的缘故,所以,才有了“琼岛春荫”的说法,琼岛上有一个石碑上面就写着这几个字,当然又是乾隆写的。

乾隆当时在北京题写的字之多,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很多著名书法家给商店和饭馆题字频率,唯一不同的是,乾隆不要润笔。

说到北海,我觉得五龙亭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五龙亭坐落在太液池的北岸,有五座亭子相互连接,坐在里面就能看到琼岛和太液池的全貌,夏天无论怎样酷热,那里面总是凉风习习很舒服。

北海里的仿膳饭庄是北京的著名饭店,里面做的栗子面小窝头很有名,我吃过,真的没什么滋味。那窝头每个才有算盘珠大,卖的比肉包子都贵。因为据说这是慈禧太后爱吃的东西。

仿膳由于和皇家沾了边儿,仿膳的菜价也贵的惊人,一般的说,三四个人在里面吃一顿饭,要想吃的像点样儿,千儿八百的不够花的。下饭馆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解馋,一个是解饱,仿膳给我的印象是既不解馋也不解饱,谁要觉得自己的钱多的花不完,不花出去不解恨可以去那。

在北海的南门还有一座团城,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瓮城。里面有一尊玉佛和一个大玉瓮,也就是一口用玉石做的大缸。名字叫“渎山大玉海”。北京人常常调侃的叫它咸菜缸,这是因为它曾经一度流落在外,被庙里的和尚用来腌咸菜,所以,叫它咸菜缸也是名副其实。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22 07:21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6-21 12:44
银锭桥两岸游人如织呀,现在,到处是靡靡之音。
有一次,我们喝了点酒,在湖中荡着船,用 ...

谢谢妞妞!
其实,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地点不是这里,而是离这里不远的甘水桥,这座桥已经没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22 14: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说得好!有景有史有亲历,不管是那些景还是不是当年的景,可经大鹰这么一说,还真令人神往。{: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6-22 20:19 |只看该作者
下饭馆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解馋,一个是解饱,仿膳给我的印象是既不解馋也不解饱,谁要觉得自己的钱多的花不完,不花出去不解恨可以去那。{:soso_e113:}
-----
读到这一句又憋不住乐~~~鹰式幽默~

前两天看您编排瞎猫那个笑话,换肾的,乐死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6-23 18:01 |只看该作者
居庸叠翠:
越写越觉得这八景苍白,谁给攒到一块儿的?
“居庸叠翠”当然说的是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叫居庸关。居庸关是和山海关、嘉峪关齐名的重要关隘。地势险峻,周围的风景也很美。到了居庸关你会不由自主的想,这些城砖是怎么运上去的,又耗费了多少的人力?
“居庸叠翠”很好理解,那就是关隘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山峦,春夏是郁郁葱葱。
我上小学的时候,毕业班去春游(我是五年级毕业的,本来就学不着东西,我又不用心还赶上个五年制,哎!我这命啊!),老师带着我们去了居庸关。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到处收钱,到了那爬长城就累的跟孙子似地。
我们老师是个年轻的女老师,也就是二十多岁,记得她气喘吁吁的指着长城下面的青山说:“这就是我们的长城,如果苏修敢于侵略我们,我们就在这消灭他!”
苏修的位置在哪儿?他们又为什么侵略我们?我们为什么在这消灭他们……?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当时就之后悔一件事,带的水和面包吃完了。
多年以后又碰见了那个老师,已经是满头白发领着一个小男孩儿,估计是他的孙子。
我说:“老师,还记得居庸关吗?我现在明白了,苏修不必从长城来侵略我们。”
老师笑了笑说:“你还是那么贫嘴!”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6-23 18:02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6-22 20:19
下饭馆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解馋,一个是解饱,仿膳给我的印象是既不解馋也不解饱,谁要觉得自己的钱多的花 ...

见笑了,我那是跟瞎猫逗咳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6-23 19:58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3:}居庸叠翠:
越写越觉得这八景苍白,谁给攒到一块儿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6-24 17:42 |只看该作者
玉泉趵突:
听着这个词儿有点儿生对吧?其实这个玉泉山可是大名鼎鼎。前文我说过,玉泉山的水过去是皇家专用的,而且有专人守护。大家都知道颐和园,那个巨大的昆明湖也是引玉泉山的水,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水也是从那来。
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原来,玉泉山曾几何时的泉水流量非常大,可以和泉城济南的趵突泉相媲美。
用玉泉山的泉水浇灌的水稻叫“京西稻”也是皇家的专用。后来一直延续到给首长们吃,所以,市面上是根本就见不到的。
现在,玉泉山已经变的跟撒尿的水流差不多,因为山上的植被破坏的严重。京西稻当然也就没有了,没有了没什么可惜的,因为老百姓从来也没吃过,滋味如何不知道自然就不留恋。
现在经常有一些老头老太太,趁着坐公交车不花钱的方便,背着大大小小的塑料桶去那里打泉水回来沏茶。但是,背的是不是真正的泉水就很难说了,而且,即使是泉水是不是被周围污染过也说不准,真有喝了拉稀或者上了医院的。所以前些日子,电视台一再的说,希望不要去背那的水。
过去老北京有句俏皮话“圆明园的狗,代管三山”,形容一个人多管闲事。这三山说的是万寿山,香山,再有一个就是这个玉泉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6-24 17:43 |只看该作者
金台夕照:
燕京八景如今说了六景,有人说,你这景致介绍的,题目挺大,内容太水,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有两个原因,我说的都是我能知道的,但怎奈是所知甚少,百度就不用我了。再一个原因是,所谓景致都是后人的说法,无论是景自天成,还是人工堆砌。有一句话说的好,看景不如听景,很多的时候听着挺热闹,到那一看连呼上当,真是不去一辈子后悔,去了后悔一辈子,大多数景致都是如此。
如果说,前几景还有据可查的话,这个“金台夕照”可是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名字。
有说是在朝阳门外,一说是在大兴境内,还有说是在永定门外,这三处都没有遗迹。
其他两处我没有去过,我家就住在朝阳门外,所以真的去找过。
说是找也不是诚心诚意的去找,朝阳门外有一个军队的被服厂叫“3501”,我有个朋友在那工作,我记得他是管工会的。3501有个礼堂,当时老放电影,我找他就是为了蹭电影看。
他告诉我,这个3501厂就是“金台夕照”的原址,原来还有一块写着“金台夕照”的石碑,后来不知所终。
金台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就是一座拜将台,拜将台大家都熟悉,是古代招贤纳士的办法。刘邦当时拜韩信为将,为了能服众望就筑起一座拜将台。
据说,“金台夕照”的金台也是干这个用的,最早的金台是说战国的燕赵就有,可是不是北京的。北京的金台谁筑成的呢?应该不早于金代,因为在元朝以前,北京是金的都城。照这样说来,北京那个时候不算中国,北京人也不是中国人。
总而言之,“金台夕照”是燕京八景唯一一个有名无实的虚景。
西山晴雪:
说完这个西山晴雪,燕京八景就说完了。不知道为什么,说到西山晴雪我就想起了香山红叶。既然同是景致,为什么香山红叶不能列入燕京八景之一呢?过去的北京人说,看完香山红叶就该去烤肉季吃烤肉了。
这是应时应景的吃法,想起来也对,香山红叶正值深秋,牛羊正肥,吃烤肉也是时节。何况北京离草原不远,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看完香山红叶就去吃烤肉才对。
跑蹄了,咱说的是西山晴雪。
为什么说到西山晴雪我想起了香山红叶呢?因为乾隆的御笔西山晴雪四个字就写在香山的半山腰的石碑上。西山指的是北京西部连绵不断的山脉,香山自然也包括其中,而且是最为引人关注的山峰。
跟银锭观山一样,过去,赶上晴天你从北京成就能看到西山山上的积雪。记得我刚进场学徒的时候,厂里要盖一个车间,到窦店去拉砖。我们这些学徒就成了壮工跟着装车去,因为那个时候还不兴雇佣民工,北京人也没那么值钱。
冬天坐在汽车的车厢里,远远望去忽然就看到了堆满积雪的山峰,积雪并不是把山峰完全覆盖成白色,其中山峰的沟壑是蓝色的,天也很蓝,居然有些像舞台上画的布景,又像一张油画很好看。还记得装完了砖在一个村镇的小饭馆里吃饭,那个司机也是厂里车队的。小黑胡子,居然要喝酒,没人敢拦着,因为那个时候的司机是大爷。
从那个饭店的窗户外还能看见那山的积雪图,我现在想,如果还能看见那样的景致,找一个小饭馆,弄上点酒菜一壶小酒,观景小酌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可惜,原来能看到的时候我不会喝酒,现在会喝酒了又看不到这样的景致了,起码在北京城是看不到了。
想起《茶馆》里王掌柜说的一句台词“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米,现在有了花生米了,可又都没了牙。”不得不感叹,人生的境遇真是难以两全。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6-25 16:18 |只看该作者
的确,现代人的智慧之一就是无中生有。一粒米熬成一锅粥,这就是几大名景的本质。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6-25 16:20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6-20 20:50
蓟门烟树:
元朝在北京建都的时候,曾经在内蒙古还有一个首都叫“上都”,北京则叫“大都”,“上都”应该 ...

一簇簇树影如浓烟一般。我理解的烟树也是这样。问好大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6-25 17:51 |只看该作者
北京俺没有去过,最多从电视剧里瞅瞅。

从大鹰老师的文章里了解北京,真真想是一件大好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