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端午节来了。端午节来了,下雨了。年年端午,好像年年下雨。年年端午年年下雨年年赛龙舟,几千年绵绵不绝,为纪念一个人而产生一个节日,唯有端午。
三楚潇湘之地,端午节奠祭的是楚国大夫屈原,而苏州那一带,奠祭的却是吴国大夫伍子胥。屈原与伍子胥同是楚国人,一个为楚国投入汨罗江;一个提兵破了楚国。
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我不喜欢屈原,也不喜欢屈原的诗。
离骚,离也骚也,离骚是离开后的牢骚。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一位渔父有一段对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摇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夫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而自认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满腹说不尽幽怨报怨艾怨的屈原却抱石沉入汨罗江,葬于江鱼之腹中。
同是已浊的沧浪之水,屈原用它洗缨,伍子胥用它洗足,甚至连洗足也不屑用这肮脏的水。君要臣死,伍子胥不死;父要子亡,伍子胥不亡,能报楚者,员即从之,兴吴破楚,一生出将入相,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两代君王。
同为楚人,屈原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伍子胥是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为了朝廷而毁灭了自己,一个为了自己而毁灭了朝廷,他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获得了后人的尊重与奠祭。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一个为自己而毁灭朝廷的伍子胥,似乎更获得后人的叹息与尊重。《伍子胥庙记》中说:孔子论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属,苟志于善而有补于当世者,咸不废也。然则子胥之义又曷可少耶?……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
司马迁说: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后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刚烈的伍子胥自刎于吴王夫差所赐名剑“属镂”。死后,伍子胥头悬之门,谓胥门;伍子胥抛尸之水,谓胥水;伍子胥葬尸之山,谓胥山。
子胥杀勾践不得,故有子胥之死勾践卧薪尝胆。子胥死前,对家人说:吾死后,可抉吾之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之入吴也!
数年后,越入东门灭吴。再其后,越灭吴功臣文种自刎于名剑“属镂”,此剑为吴王夫差所有,越王勾践灭夫差得此剑,又将此剑勾遗文种,文种笑曰:“百世之下,论者必以吾配子胥,亦复何恨?”遂伏剑而死。
伍子胥死后,被谓之曰河神,今钱塘江上,海潮重叠,前为子胥,后为文种。
焚一柱艾香,为伍子胥。
2012-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