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湖北郧西地区的褚家凹,是个三县交界的小山村,住户不足十户,人口不足六十,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褚家的第八个孩子出世了,褚家当家的仍是按大小排序:取名褚老八。
这老八从小在山上野惯了,学会了爬树,摘茶叶,挖土豆,撵兔子,练就了一双好脚板,走山路如履平地。
老八长到六岁时,该上学了,父母便把他送到离家四十里远的小学读书去。每天天不亮,背着个小书包,带上一日两餐的米,跟随着邻居的两个姐姐出发了。
或许是因为好奇,对读书的向往,老八把两个姐姐甩得远远的。到校后,把米一分为二,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就一口大锅,煮起了早饭。
没有菜,吃完干饭后,回到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念字,读书。
老八大声地读着,用心地念着每一个字,因为他知道,读书的学费,还是他爹跟别人借来的。
二:
老八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女孩子大多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到地里干活。上面的五个哥哥,大多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成家后,就自立门户单过。两个姐姐,二十不到,就早早地嫁人了。
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那十几亩的山地种的茶叶,另外,在田间地垴种点土豆,苞谷,红薯,高粱,一年到头,算是勉强能糊饱肚子,一家人是长年不吃菜的,连买盐的钱都没有。
一个周末,老八和小伙伴们到水库去玩,老远就看见一艘机板船停靠在那里,就上去玩。原来这是一艘卖鱼船,怕鱼腐烂,船仓里满是卤水,黄黄的。老八用手指沾点卤水,往嘴里一放,咸咸的,呀,这水里有盐。老八赶紧跑回家,担来水桶,挑着大半桶卤水就往家赶。一连挑了四,五趟,其他小伙伴才回过神来,这卤水可以熬盐啊,纷纷仿效。
老八担回去的卤水,熬出的盐巴,足够他家吃上大半年的,老八深深知道,加了盐的菜,那怕是大白菜,比起那不放盐的菜来,味道就是要强得多。
三:
吃过很多苦的老八,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可不想像父辈一样,在这穷山沟里过上一辈子。于是,每年,老八都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向父母证明他是块读书的料。
高考时,老八成了这穷山沟里第一个大学生。父亲是既高兴又不安,这上学的费用到哪儿去弄呢?老八对父亲说,现在读书有助学贷款,你只要把开学的钱借来就行了,以后,他靠自己勤工俭学,不会再向家里要钱了。
大学里,老八刻苦学习,业余时间搞家教,去图书馆打扫卫生,周末到街头散发广告,而这
丝毫没影响他的学业,每学期他都拿一等奖学金。
学校领导看老八能干,就让他当学生会主席。这下,老八如鱼得水,他立马办起了家教服务中心,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参与进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毕业时,老八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市级城市,而更多的学生则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家乡,这里面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比老八要优越得多啊。
值得一提的是,老八读书四年,没向家里要一分钱,毕业时,手头上还有四百元的余钱。那是九十年代初,钱还是很值钱的,没贬值。
四:
毕业后的老八,工作更卖命了,他知道要在城里站住脚跟,就得工作出色。虽然有时也跟同事们打打小牌,但是,教学上那是毫不含糊的。
一次,一老教师病了,学校让老八担任老教师的课。老八一如既往地去教,跟教自己的班一样。一个月后,老教师病好了,赶回来上班。谁知,才教了一周,学生联名向校长写信,说老教师的课不好懂,要老八去教他们。老教师气得嘴唇直哆嗦,老八却左右为难。后来,还是校长出面,说老教师经验丰富,才平息了风波。
老八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连市局的领导都知道,慢慢地老八成了市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还当上了教务主任。后来,老校长退休了,指名要老八当校长。
有一年,当老八西装革礼,背着公文包,走在回乡的山路上时,乡亲们早早地在他家的门前守望着,恭候着,他们要好好看看,这位从山沟沟里走出去的山里娃,是怎样成长为大城市里的校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