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4| 4
|
夕阳西下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断肠人在天涯。
当林则徐以老弱之身充军伊犁的途中回首往事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否是一种无奈而悲壮的故作硬语?我更相信此刻他的内心是极度的悲哀、苍凉与绝望。 他很清楚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文字上的硬朗无法遮住滴血的伤痛。当时的反对派说他这一走是“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注定要死在边疆了。因此他在另一首留别诗里反击说:“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他是要让家人知道,即使是死在外面,他也义无反顾,再所不辞。 后人说他去新 疆是无怨无悔的,一样也可以报效国家。我不相信这样的鬼话,我倒是更相信,在他的心中他对他生存于其中的这个国家的政治已经心如死灰,他这里所说的“国家”,当是可以接受他一腔热血的那个国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似乎从此就生长在他的内心里了。 这两句诗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共生体,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不错,但这是一相情愿,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了他辗转腾挪的舞台,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来只能是一种绝望,一种天鹅之舞,一种人生最大的悲哀。 当你还试图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这个国家却把你远远地抛向了荒郊野外,永远让你失去了一展身手的舞台,这些硬话难道不是一种反讽吗?你已经做不到了,说出来的只是一种姿态,很悲壮,但更悲哀,是带血的情愫,绝望的嚎叫。 这是一个七月,正是盛夏花草茂盛的季节,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远赴伊犁,写下了这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尽管他表面上显得很乐观,但他的内心深处,绝对是凄凉而绝望的,绝对与外面的盛夏形同陌路,如深秋围困下的古树,在一层层的收紧自己的肌肤,在凄风苦雨中度过自己最后的冬天。 看到后来那些高居台面、春风得意、牛叉哄哄的人物,也动辄拿出老林的这两句诗为自己装潢门面时,在下不禁笑掉大牙,这个时候你做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说出来呢?事实往往是,说出来的做不出,只是一种姿态罢了。 夕阳西下,也许那一路茂盛的荒草最能感受到林则徐的那颗心,在寂寥、孤独、痛苦的沉沦。 091214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