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屏说一下,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他曾经是基督教徒,后来因故脱离了宗教团体,最终悟道,他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滋润灵魂才是宗教信仰的标准,脱离此标准,宗教便不足为信仰,人们完全可以在教堂围墙之外找寻滋润自我灵魂的途径。
艾尔金斯的理论师承大都源自荣格的心理学,为此,他退出灵魂、精神性、神圣者等概念。西塞罗在《论神性》一书中,曾虚拟几位学派进行了一场关于神灵的讨论,其中伊壁鸠鲁学派代表认为神灵正如他们的哲学思想一样,无所事事,以快乐为做神之本,但希腊学院派反驳说这种神灵无所事事,便没有美德,不值得人类祭拜。斯多各学派认为神灵融化在自然万物中,天地造化日月星辰在在彰显神灵的意志与形象,学院派依然反驳,认为神灵如果不关注人类事务,同样人类没有理由祭拜他。艾尔金斯的观点有点类似斯多葛学派,或者说,《超越宗教》一书观点是一种浅显的泛灵论,他祭奉的神灵化身为自然万物,但比之斯多葛学派的神灵更进了一步,化身在人类周遭的日常经验之中,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片流云,一阵微风,都可视为神灵的关照,神灵不可为人类五官所感知,但他绝对关心人类事务,关注人类心灵的饥渴。
在书的第二部分,艾尔金斯举出几条通往神圣者(神灵)的途径,这倒大可不必深究,我没有细读第二部分,我想艾尔金斯重要的贡献是将宗教教堂的楼宇击碎,在教堂围墙外构建心灵神圣的殿堂,他把人类仰望的目光从上帝身上挪开,散发到造化万物之中,他教导人们学会用神圣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经验事物,神灵往往在你不经意之间,闯入你的心灵给予你灵魂的滋养,灵魂如一眼甘泉,并不会为宗教团体这样那样的组织所垄断,灵魂也好精神性也好,都具有普适性,谁都可以掬起甘泉,开怀畅饮。
2011.6.24于方州巷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