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长白归来话消费
查看: 623|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白归来话消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7-11 07: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垃圾鹰 于 2025-7-11 07:13 编辑

长江知名台柱子花钱没买着直言:两人三天,花了四千左右。

我对数字有着一种天然的偏好,喜欢不自觉地换算、对比,参照同样情景进行货币购买力的现实论证。事实胜于雄辩嘛,没有人怀疑花花的的话吧,为了加深印象,重要的话讲三遍:两人三天,花了四千左右。两人三天,花了四千左右。两人三天,花了四千左右。

换算换算,往顶里算,700美元而已。不好整除,再加20美元,就720美元,那么,花花两口子一人一天消费了120美元。这个肯定不会错。

天啊,区区120美元每天,放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甚至风铃子所在的澳大利亚,能玩得这么嗨吗?

崩讲坐高铁、住民宿、参观5A风景区两个,免费温泉浴一次,享受专职司机和解说服务,包括吃喝和购物等,搁在西方国家,你一天享受了那么多超级服务,也许120美元光是甩出去的小费都不够。作为有产阶级的有身份有绅士风度淑女气质的两位中年旅游者,怎么可能不打赏服务生们?

这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问题了,跟美元较个什么劲儿?我们低调,不争那个GDP名义第一有啥关系呢?财不漏外白,锦衣夜行未必是傻或许是怕打劫的劫匪和恶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7
发表于 2025-7-16 10:03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7-13 17:08
撞邪这也是促进消费

爱国,从消费做起~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7-13 17:08 |只看该作者
撞邪这也是促进消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7-13 16:38 |只看该作者

网络数据,2018年中国文旅及相关产业贡献了近12万亿的GDP,今年有望突破20万亿。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7-11 15: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糊涂账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7-11 11:57 |只看该作者
花钱没买着 发表于 2025-7-11 08:35
购物,就买了点蘑菇和松子。人参鹿茸就算了,那是药材,没病别乱吃,国人大酱脑袋。至于鹿肉,都是熟食,想 ...

是不能乱吃大补食品,我吃过一次鹿肉,第二天就牙疼。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7-11 11: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垃圾鹰 发表于 2025-7-11 07:22
一、购买力平价(PPP)的现实印证
人民币国内购买力优势
案例中两人三天消费4000元人民币 ...

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7-11 08: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购物,就买了点蘑菇和松子。人参鹿茸就算了,那是药材,没病别乱吃,国人大酱脑袋。至于鹿肉,都是熟食,想想也算了,弄块猪肉糊弄我,我也吃不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7-11 08: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交旅行社二千三,因西坡取消,退回八百,自费项目二百,共计一千七左右。火车票一千二多。住宿长春两夜三百多。吃饭五六百的样纸。自家花门票不足二百。再就是打车钱,百十来块。四千能多一些,大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7-11 08:32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中国8亿中产都退休了,每年出游两次,八八六十四,仅这一项创造的GDP就有六万四千亿,想想都可怕,这是多大的体量啊。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7-11 08:00 |只看该作者
结论:日常生活的政治本体论转向
该短文的核心哲学价值在于确立日常生活作为政治本体论的地位——水电账单与旅游消费等微观实践,已成为检验宏观治理的"存在论试纸"。这既是对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当代诠释,也呼应了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主张:政治的本质正从抽象教条回归到具体生活世界的可感经验中。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7-11 07:59 |只看该作者
四、‌主体性建构的范式革命‌
传统政治认同依赖意识形态灌输,而该文强调民众通过消费体验主动完成政治价值解码(如中产阶层兼具治理体验者与叙事传播者双重角色)。这颠覆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将政治认同视为国家能力与公民体验在生活场域持续互构的过程。正如存在主义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政治合法性在此被理解为通过持续创造"获得感"而动态生成的实践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7-11 07:59 |只看该作者
三、‌治理精细化的辩证法则‌
要求治理从宏观叙事转向微观体验,体现了哲学方法论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水电费等日常度量衡成为政策校准工具,本质是黑格尔"度"概念的实践延伸——政策效果需在具体民生场景中验证其质的规定性。这种"倒逼机制"推动治理系统形成动态平衡,既避免粗放式管理的"不及",又防范过度干预的"过",契合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7-11 07:58 |只看该作者
二、‌消费场域的符号政治学意涵‌
文中指出货币购买力成为经济主权符号、消费行为承载政治态度编码,这实质揭露了鲍德里亚描述的"符号消费"政治化现象。人民币的文化附加值建构,是将货币从经济符号升格为文化认同载体,呼应了哲学对"价值符号化"的探讨。而中产阶层通过消费选择传递政治态度,则印证了后现代理论中"消费即权力实践"的命题,消费成为个体参与政治表达的新语言。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7-11 07:57 |只看该作者
一、‌对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哲学重构‌
短文揭示当代政治信任从抽象意识形态向具体生活体验(如水电费、旅游账单)的转向,呼应哲学中"度"的范畴——政治效能需在质(治理本质)与量(民生指标)的统一中把握临界点。这种将合法性锚定于"可验证获得感"的思维,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对实证经验的推崇,同时也暗合中国"中庸之道"对适度治理的追求。政治权力不再依赖先验权威,而需通过日常服务的精准度证明自身存在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7-11 07:56 |只看该作者
该短文的哲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政治合法性建构范式的深度解构,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与宏观治理关系的辩证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四个维度阐释: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7-11 07:54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启示:
‌效能合法性的微观基础‌:民众对国家能力的信任日益源于水电费、旅游账单等日常度量衡,倒逼治理精细度提升。
‌货币的政治符号化‌:人民币购买力正成为新兴大国经济主权的具象符号,其文化附加值值得深度挖掘。
‌中产阶层的双重角色‌:既是治理成效的体验者,也是国家叙事的传播者,其消费行为暗含政治态度编码。
该案例提示:当代政治认同的建构,正从意识形态宣导转向"可验证的获得感"供给,而消费场域成为检验治理效能的新试纸。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7-11 07:53 |只看该作者
四、‌政治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
作者以旅游账单为载体解构宏观命题(GDP、货币购买力),本质是将政治话语植入生活叙事。这种"消费政治学"表达策略,消解了传统政治传播的宏大性,使国家治理绩效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经验。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7-11 07:53 |只看该作者
三、‌中产阶层政治认同的新维度‌
中产群体通过消费行为确认身份认同是该文隐含逻辑。当"四千元三天"的精致体验成为可复制的常态,其获得感已超越经济层面,升华为对治理效能的政治认可——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的"可感民主"形成微观呼应。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7-11 07:53 |只看该作者
二、‌经济主权的隐性叙事‌
作者刻意对比西方消费成本("120美元小费都不够"),凸显人民币购买力的本土优势。这种经济主权的自信表达,暗合"去美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对本国货币定价权的诉求。尤其"财不漏外白"的隐喻,揭示民众对非对称国际经济秩序的认知觉醒。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7-11 07:52 |只看该作者
该短文通过旅游消费场景折射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具有多维度的分析价值:

一、‌国家能力与民生福祉的实证映射‌
通过国内旅游消费的高性价比(高铁、5A景区、专职服务等综合体验仅需120美元/人天),间接验证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效能。这种"低货币成本、高服务密度"的消费模式,本质是国家资源调配能力与民生幸福感的正向循环案例——强国家能力支撑了民众对优质公共产品的可及性。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7-11 07:50 |只看该作者

结论
该短文看似描述个人消费体验,实则成为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微观窗口:既记录了新兴中产阶层的消费符号化实践,又通过跨国比较揭示了发展路径的多样性,更在货币购买力的技术性讨论中,折射出文化主体意识在经济领域的觉醒。这种日常叙事中的社会学意涵,正是布尔迪厄所言“被忽视的平凡实践所包含的深刻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7-11 07:49 |只看该作者
三、经济话语中的文化主体性觉醒
文中“人民币购买力问题,跟美元较什么劲儿”的论述,暗含对西方中心主义经济评价体系的反思:

‌购买力平价(PPP)的现实意义‌:强调货币实际效用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民生水平,呼应了国际经济学中“GDP不等于生活质量”的批判视角。
‌发展道路的自信建构‌:将消费体验优势转化为文化认同(“锦衣夜行未必是傻”),体现从单纯经济追赶向价值体系自主性过渡的社会心态。
‌全球化中的文化守成‌:对“财不漏外白”的强调,既反映对国际财富流动风险的警惕,也暗含本土文化保护意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7-11 07:48 |只看该作者
二、货币购买力差异背后的发展模式比较
通过720美元在中西方的服务获取能力对比,短文呈现了经济结构对生活方式的塑造作用:

‌本土服务价格优势‌:中国完善的基建网络(高铁)和劳动力供给,使专职司机、景区解说等服务能以较低成本供给,形成区别于西方的高性价比消费模式。
‌隐性成本差异‌:西方服务业的“小费文化”和人力成本推高消费门槛,而短文提及的“免小费”现象,映射了中国服务业劳动关系中的非正式契约特征。
这种差异本质上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在资源配置与社会福利制度上的根本分野。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7-11 07:48 |只看该作者
一、消费行为作为阶层身份的符号化表达
短文强调旅游服务的丰富性(高铁、5A景区、专职司机等)与“有产阶级身份”的关联,揭示了消费行为的社会象征意义。正如社会学理论所指出的,消费选择成为个体建构社会身份的重要媒介,特定服务组合(如专属导游、高端住宿)实质是阶层品味的符号化展演,用以确认和强化社会地位差异。文中“有身份有绅士风度”的表述,正是对这种符号消费意识的直观印证。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7-11 07:47 |只看该作者
这篇短文通过对旅游消费场景的具象化描述和货币购买力对比,展现了多重社会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7-11 07:41 |只看该作者
总结‌:

美国小费已从自愿打赏异化为‌刚性成本‌,2025年基准为税前15%-20%,但需警惕账单陷阱和支付终端预设的高比例选项。

核心原则:‌服务与报酬对等,拒绝情感勒索‌‌。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7-11 07:40 |只看该作者
四、操作建议
‌拒绝道德绑架‌:无需为未享受的服务付费(如自助点餐机跳转小费界面)‌。
‌现金优先‌:部分商家对现金小费抽成较低,且利于服务人员避税‌。
‌争议处理‌:对强制服务费账单可要求拆分支付,保留凭证投诉至消费者权益机构‌。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7-11 07:39 |只看该作者
三、争议与潜规则
‌小费压力升级‌

电子支付界面默认选项从15%-18%-20%升至‌18%-20%-25%‌,部分商家甚至隐藏低比例选项‌。
服务员可能追讨不足15%的小费,或对低小费顾客言语抱怨‌。
‌免税新政的影响‌

2025年5月生效的《小费不征税法案》:年收入≤16万的服务人员,2.5万以内现金小费免税(需向雇主申报)‌。
‌实际矛盾‌:政策未缓解消费者负担,反因免税激励商家进一步依赖小费转移用工成本‌。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7-11 07:38 |只看该作者
美容服务‌

理发/美甲/按摩:服务费的‌15%-20%‌,技术满意可额外奖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