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现状
禁令与解禁条件:中国自2023年8月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于2024年9月与日方达成四项共识,核心条件包括日本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独立监测、中方拥有采样权,且水产品需通过科学检测确认安全。
当前进展:解禁是渐进过程,主要针对符合标准的部分品类(如非福岛周边海域产品),且进口量受严格监控。日本媒体报道称2024年对华水产品出口额仅35亿日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远低于禁令前水平。
争议与市场反应
公众担忧:核废水排放问题引发持续争议,部分网民对解禁持质疑态度,企业需澄清供应链来源(如鼎味泰声明未使用日本原料)。
市场替代效应:禁令期间,俄罗斯、南美等国家填补了日本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日本企业短期内难以恢复原有地位。
科学检测与透明度
监测机制:中日共识强调第三方参与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中国对每批进口产品实施放射性物质(如氚、锶-90等)检测,结果公开可查。
风险控制:福岛周边高风险区域产品仍被禁止,解禁品类需提供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海关实施100%查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