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四川,某些教育专家论证兴趣教育。找了300个对网络对抗游戏有兴趣的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内,不让他们学习,每天的任务就是玩游戏。孩子们很开心啊,个个激情踊跃。
然而,玩游戏是有要求的。玩过一些对抗性网游的人都知道,要达到职业玩家的水平是要进行专业性训练的,比如按鼠标,要求一分钟按350下为及格。只有达到类似的水平,才能在游戏对抗中操作妙到毫巅。结果这些孩子,也就在不到三周,按照职业玩家要求的三分之一高度布置任务,大部分就自动退出了。
请问,对于兴趣教育这记耳光打得响不响?我堂弟和我探讨教育时说过一句特有道理的话:兴趣教育?呵呵,所有的项目,孩子再有兴趣,只要系统练习,他们都没兴趣!那孩子怎么才能有兴趣?实际上很简单,他在从事某种项目学习的时候,生活质量强过,至少不低于他平时的生活质量。在这个条件下,即便是没兴趣的事情,有时也能产生兴趣;如果他本来就有兴趣的事情,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那我们怎么降低孩子的生活质量?就是进行意志力磨炼,孩子愿意吗?当然不愿意。不愿意怎么办?服从教育啊!
如果家长又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还想保持兴趣教育可以吗?也是可以的,就是练个安逸,最终文不成武不就。但是起码有参与能力。比如弹钢琴,孩子平时交往的都是绅士名流,随便弹两下,只要不是走调太厉害,人家也会给予礼貌的掌声吧?但是要指望这个安身立命,仅靠兴趣教育,我认为是没指望的。实际上,这个谈不上兴趣教育,只能叫兴趣引导。
这时候又衍生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作为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是增添人生色彩,那兴趣引导也好,兴趣教育也罢,当然是好的,也是艺多不压身。可是作为贫民阶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安身立命,那兴趣教育自然是不靠谱的。艺多不压身?那除非这个孩子是天才,否则更可能是文不成武不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