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5-4-17 15:10 编辑
律诗为什么又叫作“近体诗”呢?
律诗是唐朝初年由当时的诗人按照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为了区别已往的诗歌形式,当时的人们就称律诗为“今体诗”。到了宋代再称律诗为今体诗,在逻辑上就有些不通了,于是宋人就把“今体诗”改称为“近体诗”了,这一称呼延用至今。也可以认为近体诗是从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体诗出现以后,古风体诗依旧存在着。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咖,在创作律诗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艺术水平很高的古体诗。
古代科举考试,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是必考的,而且考的是律诗,要求很严格。对仗、平仄、押韵不可以出现半点纰漏,不然的话就是“出格”,一旦出格,这一试题就是零分。所以说,“出格”,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