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10-28 16:23 编辑
冀南豫北游记——久闻大名
国庆节过后天气寒暖适中,又到了我出游的时候了。每年出游至少两次,一次是在春暖花开的四月中旬;一次是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每次出游少则六七天,多则半个月,大多是自己背个双肩包,独来独往随心所欲,从不跟团。多年来,国内的大城市几乎都走遍了,也走厌了。最近几年偏爱去一些有故事的小县城访古寻幽。总感觉偏僻的小城、小街、小巷、小地方比之大都市更多了一些人间烟火气。这次没有打算走远,就去本省西边缘的冀南豫北走走。第一站,目的地是冀南的大名县。
大名县距济南约二百四公里,与鲁西聊城地区的莘县、冠县接壤。最早知道大名这个地方,是缘于小时候阅读小说《水浒传》。记得水浒故事里,青面兽杨志卖刀与牛二发生了争执,最后一刀结果了牛二这个泼皮无赖。因此,杨志获罪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出身名门又有一身好功夫的杨志,到了充军地,很快得到了大名府留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赏识,后来杨志替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汴梁。由此,演绎出了《水浒传》里的一幕重头戏——吴用智取生辰纲。
当时看到“北京大名府”这个地方名,感觉有些奇怪。北京就北京吧,怎么还大名府呢?原来《水浒传》里所说的北京与现在的北京可不是一个地方。
北宋仁宗时期,西夏连续对宋发起攻击,北方契丹人也趁火打劫,他们在燕云一带集结重兵,扬言要南征收复失地。消息传到京城开封后,立即引起了一片恐慌。一些胆怯的大臣鼓动仁宗皇帝迁都洛阳,宰相吕夷简则坚决反对。他说,纵然洛阳城高河宽,一旦被敌人所围困能支撑多少时日?契丹人性格是欺软怕硬,我们应该在北部的大名县建陪都,摆出皇上御驾亲征的姿态以示强硬。
宋仁宗采纳了宰相的建议,在大名县大兴土木建了一座周长四十八里的坚固城池,定名“北京”。契丹人得知消息后,感觉大宋实力雄厚,果然打消了南侵的企图。从此,北京大名府就成为了抵御辽国的军事重镇。
我是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大名汽车站的。下车后花十元钱租了一辆电瓶车,载我去古城北门。小车司机很健谈,行走间,他大致给我介绍了大名古城的部分旅游景点,以及几种当地的名吃。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古城北门。
初见大名古城还是感到很震撼的。我之前也曾游览过几座古城,比如西安古城、荆州古城。没想到藏在一个小小县城里的这座古城比之前面两座毫不逊色。它城墙高大完整、且四门皆全,特别是城内那条古色古香南北走向的主街,一眼望不到边缘。后来我与城里的一位小伙子交谈中得知,这座古城也并非宋代的北京城,它是近年来在明清古城的基础上修建完善而成的。
小伙子告诉我说,真正的宋代北京大名府古城位于现在的大名县东五六公里处的大街乡一带,因明朝初年漳河、卫河泛滥,原来的城池已淹没在四米土层之下。古城遗址正在初步发掘中。
我沿着北城门左边的马道登上城墙时,已是华灯初放。站在城头北望,是大名县的中心街,街区与宽阔的古城广场连成了一片。此时,城上城下、街区、广场、护城河两岸一片灯火辉煌。城门外、广场上,跳广场舞的,搞直播的,卖各种小吃的以及售卖夜光玩具的人们络绎不绝。
我站在城墙上暗自思忖,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为了挖掘旅游资源、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斥巨资修建如此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也真是不惜下了血本了。
当晚在古城附近找了一家旅馆入住。第二天,旅馆老板帮忙联系了一辆私家小车带我去城东游览。城东景点较著名的有两个:大运河博物馆和“弘敬阁”石刻博物馆。两座博物馆相邻,一座在路南,一座在路北。当天,大运河博物馆因维修临时闭馆,我来到路北的石刻博物馆参观游览。
石刻博物馆是一座北方风格仿宋式园林建筑群。院内两侧长廊里陈列着历代功德记事碑、墓志、石刻造像等数百件。碑刻书法或沉稳庄重,或明丽潇洒,再现了唐宋以降先贤们的书法风采。石刻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弘敬阁”。弘敬阁为五层仿宋阁式建筑,阁内一层陈列着目前中国形制最大、铭文最长的唐朝出将入相勋臣,中书令、太师何弘敬墓志。
游览完石刻博物馆,来到门口等车期间,我向当地保安咨询大名古城的信息。保安对我说,我们脚下就是古城遗址,自此东去几里外正在尝试发掘。
这次大名之行没有看到北宋古城遗址,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然而,世间不完美才是常态,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但愿下次再来的时候,这座《清明上河图》一样繁华的东方庞贝古城,能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