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淡然 于 2024-10-12 08:01 编辑
(一) 清朝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廉奉旨微服私访,目的是调查天下官吏的贪污劣迹。经过两年多的明察暗访,赵侍郎掌握了一大批不法官吏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证据。回京奏报朝廷,皇帝龙颜大怒,遂降旨批捕,然后将这些奸佞宵小全部斩首示众。当时全国民众弹冠相庆、击掌叫好。
然而, 赵廉也因此与这些蛀虫的余孽结下了怨仇,一年以后,他在一次外出执行公务时被歹人所害,尸身抛于荒野,头颅不知去向。乾隆皇帝得知后,一面下旨缉拿凶犯,一面令能工巧匠用黄金铸造了一颗人头,安置于赵廉尸身之上,以示对忠臣的褒奖,并追封其为户部尚书。
缘于赵廉棺中有金头及很多贵重陪葬品,怕日后被盗,皇帝下旨在全国各地分别建造疑冢三十六座,并且在同一天下葬封土。出殡当日纸钱遍地、哭声动天,灵柩所经之处民众无不落泪。此时,赵尚书的母亲尚健在,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残忍的人生际遇。赵母扶着儿子的棺木哭道:“金头银头不如我儿的人头。”哭声之哀,令天地呜咽。
却说这三十二疑冢其中一座,就坐落在济南城南风景秀丽的紫荆山脚下。墓冢依山而建,前有照(水面),后有靠(山峦)是典型的风水宝地;封土有三丈多高,坟前立着一块六尺多高的大理石墓碑,碑碣正面书有“大清户部尚书赵公讳廉之墓”的碑文。墓地正前方神道两旁立有成对的石猪、石羊、石马及高大的石牌坊。
尚书安葬之后,为了预防贼人盗墓,朝廷立即派来了守墓人。守墓人一家四口姓梁,户主梁书童原是历城县知县,只因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发大水淹没了农田,梁知县治水不利,朝廷降罪,将其削职为民,然后令其举家迁至城南郊为赵尚书守墓。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自乾隆年间到光绪朝的一百多年里,守墓人梁家人丁兴旺,在紫荆山麓赵公墓旁,逐渐繁衍集结成了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梁家的祖宗梁书童,虽然仅是个七品知县,却是进士出身。当年他曾亲手撰写一副对联刻于院门之上: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横批:耕读人家。并嘱咐后人在守墓种田之余,莫要忘记习读诗书,希望他们能有朝一日步入仕途,光宗耀祖。
沧海桑田,风水轮转,也是这梁家到了该翻身的时候了。梁知县的第五世孙梁凤鸣,颇有其祖上遗风,七岁时便能诗文,十八岁考取秀才,二十二岁这年在省城济南参加乡试,一举夺魁。
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举子”或“举人”,清代又称“公车”。梁凤鸣考中的第一名举人,在民间又称“解元”。山东是圣人故乡,诗书礼仪之邦,这个解元丝毫不逊于自称江南第一才子唐寅考中的“南京解元”。
一日闲暇,梁解元应同窗之约前去赴宴。酒席宴上同窗好友相聚,尽叙十年寒窗,苦尽甘来之情,憧憬着来年皇恩浩荡金榜题名,期盼能披红挂彩,跨马游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凤鸣一时高兴多饮了几杯,回家时走在路上竟觉着双眼迷离、头重脚轻。当他来到村西赵尚书墓地时天色已近黄昏时分。深感眩晕无力的他,顺势坐在墓塚的土坡上准备休息一会再回家。酒后乏力的人哪里坐的住?梁解元身子往后一仰便倒在了土坡上。恍惚间,忽听得有人问道:“这不是梁相公么?”
凤鸣定睛一看,只见对面问话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翁,便应道:“是我,这位老伯是?”
“哦,我们是同村乡邻,我与你父亲还是好朋友,只是相公平日里一心读圣贤书,极少出门,对我自然有些面生了。”接着又道:“既然相公走到老朽门前,烦请赏光到蔽舍喝杯热茶再走如何?”
梁凤鸣看到老翁仙风道骨温文有礼,且自己酒后正口渴难耐,便应允道:“叨扰了”。
他随老翁沿着一条小路向南刚走了几十步,忽然间一座宽宅大院出现在面前。但见玲珑精致的大门楼,斗拱飞檐、色彩斑斓;门前左右对称挂着两只宫灯光彩照人,院内还隐隐飘来笙管笛箫仙乐之声。
梁凤鸣很是诧异,心想,我日日在此路过,并未曾见有此等院落。再者说来,眼下已是隆冬季节,四外早已是草木凋零一片萧瑟,而院内却是花木繁茂,暖风习习,他直觉得有些蹊跷。随老翁进入二门,只见亭榭勾连、庭院幽深,院中有一藕池,虽然池中的莲叶藕花略显秋色,但池畔有一株金桂正开的浓香四溢。梁解元举目望去,但见,桂树梢头,一轮明月天如水;月下树旁,有一位着一袭白衣的女子正在抚琴。琴桌左上侧焚起檀香一柱,香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香烟时隐时现袅袅盘旋。凤鸣被眼前这似真似幻的景致惊得止步呆立。
正疑惑间,但见那女子纤手律动、轻抚瑶琴,琴声清亮圆润,融融春光,丝丝生机从指间漏出:时而鸟雀啁啾,桃杏吐蕊;时而春雨潇潇,山明水秀。一会儿渔舟唱晚,一会儿樵夫喊山,远近相应,水碧山青。忽然琴声一转,渐渐移商换羽,琴声如秋水泻月下,似秋风过园林,清逸中若显萧瑟,婉转中稍隐哀愁。伴着这淡淡哀愁,女子轻轻吟道:
“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凤鸣正听得入迷,忽闻老翁轻声对他说道:“院子里天凉,请相公室内叙话。”
老翁将凤鸣让进客厅,尔后分宾主落座。此时室外琴声已止,少时,只听环佩叮当,异香氤氲,见一妙龄女子翩翩而至。凤鸣偷眼一瞧,来着不是别人,正是方才那位在庭院中抚琴的白衣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