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啊哩哩啊 于 2024-9-14 00:37 编辑
人性和理性
明了基本概念,哲学其实并不难理解,人人都能懂。哲学其实就三样东西:概念,关系结构,逻辑。理清概念才能梳理关系结构,才能判断逻辑真假,才能搞清哲学命题的内涵,不然讨论就是鸡同鸭讲白费口舌。我原以为人性和理性是学过哲学的人都能区分的概念,看来是我草率了,那就来梳理一下,也来看看把人性和理性混淆会带来什么后果。
所谓人性,就是人的天然的属性,是本能,包括欲望,情感,生理和心理感受等,这些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人为改变的。人性和兽性的区别,在于欲望的不同:兽性的欲望是野性,是本能的冲动,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可以不计任何手段,根本是生理性的欲望,容易得到满足;人性之区别于兽性,在于人性的欲望里不仅有兽性,还有获取他人承认的自我实现动机,是社会性的,永远无法满足。人性里包含着兽性和社会性两个部分。这种性质伴随人的一生,不随客观条件变化而消失。人的情感比动物表现的更复杂,能产生共情,会有抽象的体验。
在英文里,人性可以是humanity,这个词包含了人性和仁慈的内涵,如中文在有些语境里的用法。但哲学上的人性,则是human nature,人的本性,避开了仁慈之类的内涵,内涵更简单。休谟的《人性论》就是《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所以,从西方哲学层面来看人性,是非理性的,是感性的。
理性,本就是西方哲学里的概念,源自古希腊哲学。它指的就是人的推理能力,由推理能力发展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种推理能力来自于人的抽象能力:把经验体会到的具体的事物的现象抽象成语言符号,再通过那些符号进行推理。那么,这种对符号的推理就不能是乱码的,必须遵循一个规则,那就是逻辑。逻辑就是符号的正确演算法则。所以,理性其实就是指人通过逻辑思维,分析,推理等方式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的精神内核就是逻各斯logos和努斯nous。(这里不展开说了,免得高隐兄说我写得又臭又长)。
人性是人的属性,理性是人的能力。人的内在的属性不能改变;人的能力可以在后天通过培养训练得到强化。
以人的理性发展起来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认为通过推理和抽象的形而上学(也就是抽象概念)思维可以掌握真正的绝对性的知识,也就是真理,所谓真理就是普遍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比如数学,就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法则,可以推理出其他的各类数学知识。理性主义认为感性知识则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建立在欲望和情感等基础上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真理的。
但经验主义反对理性主义的说法,认为知识是通过感性获得的,贝克莱有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作为知识基础的的简单的观念来自感官或者是心灵的内省活动,简单观念再构成复杂观念,经过归纳和演绎,形成知识。因此,经验主义不认为有绝对的普遍的真理,而只有相对的有适用范围的真理。
数学是理性主义实践的典范,而科学则是经验主义的。所以,数学不是科学,而科学不是理性主义的。
再看看以理性和人性为基础的道德观是怎么样的。
最反对理性主义的,是尼采。尼采发明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就是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典型。日神精神就是讲究理性, 逻辑,秩序的理性主义精神,酒神精神就是讲究欲望,情感,生命体验的非理性主义精神。也就是说,日神精神是理性的,酒神精神是人性的。
所以 ,尼采的道德观来自于人性,强调自尊自强,不守约束,富有激情和创造力,自私,情欲,贪恋权力,冷酷无情,自大自主,都是道德的,因为这是符合人性的道德,是主人的道德;而同情,宽恕,怯懦,利他,克制,勇于牺牲,是奴隶的道德,奴隶的道德不符合人性。主人的道德是强者的道德,以自己的意志为导向;奴隶的道德是弱者的道德,以别人的意志为导向。尼采认为,传统的理性主义叙事,把真理和道德当作人生存的最高目的,这是一种话语霸权,是无价值的。尼采从根本上否定有普遍性的绝对的真理的存在,所以他不要理性的道德,要人性的道德,他要推翻理性主义建立起来的所有的价值观,要重估一切价值。
这就是以人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道德价值结果。我不知道高隐兄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感想。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讲心性。天命之谓性,性即人性,来自天命,是天然生成的;心之官则思,心是有判断推理能力的。孟子讲“性善论”,讲心性不二,所以, 就讲仁政和德治,结果就有了守礼,尽责尽义,忠孝仁义的儒家道德观;荀子心性二分,讲人性恶,所以就有了法治 ,也就有了公平,正义,效率但不照顾人性的道德观。
所以,以人性为基础的孟子的所谓“道德真理”,倒是和高隐兄一向讨厌的儒家走到了一起;以理性为基础的荀子的“道德真理”,倒是和康德走近了。
看来,一种比较让人接受的道德观建立的基础,既是理性的,也要是人性的。那么,参杂了理性和感性的道德观,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