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读书学习有所成就,接受勤劳与辛苦是其保障。那对不对呢?
我觉得是对的,但是有局限性。相比于这句话,有人认为可以用兴趣和捷径取代勤与苦,我觉得是不对的。有很多家长试图这样培养孩子学习,其结果是孩子的成绩撑不过三年级。因为孩子从小被灌输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结果在接受系统强化学习时,他会特别不适应。与其这样,那还不如早点让他接受学习的辛苦。这个道理就像吃西瓜一样,你从中间崴着吃,每一口都是最甜的,但是一口不如一口甜,那你还有多少兴趣吃下去呢?而你从四周崴着吃,每一口都是最差的,但是你只要接受了第一口,就会一口比一口甜,自然会吃下去。就因为对于回避枯燥化的知识练习的事情,我第一次和儿子的小学班主任起争执:她觉得孩子现在学习这个会觉得非常枯燥,效果不好。我说:“即便效果不好,他也必须去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需要回避枯燥呆板的东西,那不如早点放弃学习。”从后来孩子的成绩看,显然我是对的。
一般来说,在学习中主张兴趣和捷径的人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他们那个时候的学习节奏相对宽松,确实可以通过兴趣和巧学形成竞争力,可是现在时代变了,竞争是残酷的。如果对孩子在初级阶段就提倡兴趣学习,很有可能在三年级就取得落后的结果,这也就是老师常说的三年级现象。我为什么主张在一年级完成服从教育,也是这个原因。就是让孩子接受枯燥、呆板的学习,学习中并不全是枯燥呆板的东西,但是最不好接受的部分接受了,好接受的部分自然会事半功倍。
然而,以70、80,甚至90后的家长,是在全力拼孩子学习的。他们自然不接受什么兴趣和捷径,而是非常相信勤与苦,那结果什么样呢?也不怎么样,大家都这样了,内卷开始了。今天是知识量爆炸的时代,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也接受不了大量的知识无底线灌输。没有边界的勤与苦不仅让孩子恨上读书,还会对他们身心产生恶劣的影响。很多孩子根本不想读书,只是被家长硬逼着学习的。总而言之,只靠拼努力的读书红利时代早就像大清朝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那到底该怎么读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目的性。我们可以分成几种动机:为了家长、为了考试、为了将来荣华富贵、为了探求知识的奥秘。
一、为了家长:
孩子始终被读书学习压迫,当有一天远离家长控制,或者是起了逆反之心,即是读书学习终止的时间。
二、为了考试:
人的力有穷尽之时,但孩子自我感觉考试再无希望之时,即是读书学习终止之日。
三、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
实话还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读书可能带不来太多的荣华富贵。即便是能,也会一波三折。当孩子长大看不到读书带来荣华富贵希望的时候,即是读书学习终止之日。
四、为了探求知识的奥秘:
注意,这里说的是知识,不是书本知识。我对知识的定义必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心得。这种人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一生受人尊敬。他们未必是读书成绩最好的,但肯定是读书红利获得最多的。
因此我建议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书山有路寻为径,学海无涯求作舟”。
|